2015-01-23 11:13:24
来 源
光明科技
云计算
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直接起因就是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CCF并不认可透明计算理论。

近日,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事件持续发酵,由此还引发了对于政府该否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的争辩。

此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声明,将事件推向一个高潮。声明中提到,CCF已向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教育部递交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退出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评审工作。

CCF被指不认可透明计算理论 张尧学团队保持沉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于1962年,系全国一级学会,独立社团法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学会下设11个工作委员会,有分布在不同计算机学术领域的专业委员会32个。资料显示,CCF现任理事长是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他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确立并领导了集群计算机、 CPU 设计、网格与云计算、网络存储与容灾等四个方向的研究工作。

记者昨天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了解到,原定于今天(23日)下午在中科院计算所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临时取消,对方并未说明具体原因。据了解,该发布会原计划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杜子德围绕《中国计算机学会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的建议》相关内容进行回应。

据了解,一位旅美华人计算机专家还计划在媒体沟通会上宣布设立学术论文的H-index(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少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数据库,并编制中国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被引数最前10名的排行榜。据悉,根据该排行,“透明计算”的表现“令人尴尬”。

在杜子德的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他也转发了该声明。从网友的留言情况来看,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也有几位CCF的会员质疑发表声明的流程。万维网联盟中国区负责人李安琪表示,“作为一个付费会员,我想知道这种代表CCF的官方声明是否有经过会员代表审议通过的流程,还是几个人一拍脑袋写完就发出来了?”

看来,CCF内部对于这个声明可能也存在不同立场。

了解情况的媒体人士透露,张尧学本人写了“回应”,但是被相关部门“拦住了”。对于CCF的声明,该人士表示,业界内部本来就存在互不服气、经常自掐的现象,而且郑纬民与张尧学同是清华教授,这一点值得玩味。

光明网记者昨日向CCF所属部门——中国科协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知晓此事,但中国计算机学会是独立社团法人,其做出的建议并未与科协事先沟通。

虽然CCF没有“捅破窗户纸”,在声明中只对“制度”建言献策,只字未提“透明计算”,但外界普遍认为,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直接起因就是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CCF并不认可透明计算理论。

“透明计算”是否具备创新性,以及是否具备产业化前景,在中国计算机学界引发争议,中南大学计算机所所长王国军对该课题的评价是,“从根本上突破了统治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结构,实现了流式计算”,然而,一些IT业内人士认为,“透明计算”仅仅是个理论,远远谈不上颠覆冯·诺依曼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素以宁缺毋滥著称,1999年到2013年的15年间,有十年空缺。去年,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因为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1999年之前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得奖项目,包括哥达巴赫猜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至今仍影响广泛的课题。

针对“透明计算”的负面信息在互联网广泛传播,有网友质疑,“透明计算”的研究团队没有发出什么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很多网友转发方舟子写的一篇《不透明的“透明计算”》,文章抨击张尧学“骗取”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微博上更是充斥着大量的人身攻击和冷嘲热讽,言辞激烈,但截至目前,当事人及其团队仍保持沉默。

也有人为张尧学打抱不平,专栏作者“高科技眼镜汪”认为,“透明计算”作为一种网络运算模式与普遍意义上的云计算是有区别的,并非坊间所指的、又一个“国产操作系统”的噱头与骗局。他撰文表示,像谷歌Chrome OS这样依赖于云端的云操作系统,其本身所承担的运算很少,大部分运算工作都被服务器所承担。而透明计算则选择将计算留在本地,将存储放在了云端。有人或许会嘲笑说这仅仅只是云存储罢了,但透明计算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将系统盘也放上了云端。简单来说,普通云存储仅仅起到了扩容与移动存储的功能,而透明计算在上述功能之上还实现了多系统自由切换。

不过,他也指出了透明计算的劣势,包括网速问题、版权问题以及成本优势问题等。

关于政府该否推出科技奖评审的问题,原华中科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一是国家奖励政策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科技相对比较落后的时期;二是我们评出来的奖励,绝大多数是做得不错的。但是,这两点认识不能掩盖目前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更大的负面作用。

今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题为《透明计算:能否让中国信息技术“弯道超车”?》的文章,文章认为,“出现这些质疑是正常的,这说明大家对透明计算这样的新事物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些质疑,沉默或者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人们对透明计算有了充分深入的了解,质疑才会自然消除。”

文章最后说,“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运用但包涵巨大潜力的基础研究项目,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一些必要的等待时间呢?”

也许,我们需要更大的耐心,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给“透明计算”一个客观的评价。但在此之前,所有无谓的攻击和谩骂,都是对科学的侮辱。

在奖项公布之后,光明网记者与张尧学院士本人取得了联系,他表示正在休假,许多问题在其个人主页(张尧学主页)上已有回答,他希望在舆论冷却之后再接受记者采访。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