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7 22:07:05
来 源
中存储
云计算
在2010年的云计算领域,出现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云计算产品,逐个盘点如下。

 开源IaaS平台:OpenStack

  它是采用Python语言编写的,整合了Tornado网页服务器,Nebula计算平台,使用Twisted软件框架,并遵循了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AMQP、SQLAlchemy等标准。

  作为一个开源的平台,OpenStack已经得到多家厂商的支持,其中包括硬件厂商AMD、Intel和Dell,软件巨头微软也在十月份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整合。

  微软:OpenStack+Hyper-V助你迈进私有云

全球首个Java云平台:VMForce【www.VMforce.com】

  2010年4月17日,VMware和Salesforce.com两家的CEO已经宣布,两家将合作共推名为VMforce的Java云计算平台服务,并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开发者预览版。

  Java如何走进云端?Dutton和Armstrong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VMware提供的技术就如同即插即用的插头(Spring、Tomcat、vCloud技术及VMware vSphere),可以十分便捷地与Salesforce提供的force.com服务相结合,对应用桟进行管理,如force.com的平台服务、数据库、Java应用等。这样,任何采用Java开发的企业级应用都可以直接拖拽到云中,VMware的vCloud技术将自动对Java桟进行管理。

  VMforce是为云中的企业Java应用程序提供的首个关键业务部署环境。VMforce将由salesforce.com和VMware共同提供,结合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Java、最受欢迎的Java框架Spring、领先的虚拟化平台vSphere,并且在Force.com云平台上运行。

  VMforce有别于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VMforce提供的是完整平台即服务(Complete Platform as a Service),包括整套的开发服务、自动化桟管理、数据库即服务和自动化扩展性。

  编辑点评:可以说,要做一个支持Java的云计算平台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是由于Java语言本身的一些固有的特性决定的,首先Java语言有着大量的不同版本的JAR文件,如果要为云端应用提供、维护和支持如此庞大的lib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基于Java的Web应用占用内存太大,试想如果每个用户都运行他的Java应用时,需要占用多大的内存?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Google App Engine 诞生之初,只支持基于Python的应用。

Azure

  2010年对微软的Azure平台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2010年1月,Azure开始投入商用,并在二月份的时候增加了远程桌面和虚拟机的支持,这使得该平台看起来有点像一个IaaS平台了, 这与Azure最初的理念一个编程平台是有些偏差的。

  编辑点评:Azure由一个PaaS开发平台到提供虚拟机的IaaS平台的变身,意味着Amazon的IaaS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亚马逊云计算收入5亿美金位居榜首】,当然,像微软这样的巨头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Amazon Web Service成功而无动于衷的,提供了一个平台只是微软动作的只是一方面,还是让我们共同期待微软这个行业巨头会怎样去复制Amazon的成功吧!

VPLEX

  在2010 EMC World大会上, EMC发布了一种突破性的存储技术VPLEX,VPLEX是一款多功能的存储引擎,能将处于不同数据中心的多个远程存储节点整合成一个逻辑资源池,支持active/active的使用模式,并支持安全地存取以保护数据不受内部损坏和各种灾难的影响。

VPLEX

  在EMC World2010大会上,EMC共推出了两款VPLEX产品:其一是VPLEX Local,在一个数据中心内可以安装一个VPLEX群,包括4个VPLEX引擎,也就是8个控制器,共支持多达8000个虚拟存储卷,可在一个数据中心内实现EMC和非EMC存储设备之间不间断和透明地数据移动。 其二是VPLEX Metro,可以将在100公里之内的两个VPLEX群连接起来,也就是会有8个VPLEX引擎,通过这些引擎能将两个数据中心内最多1.6万个虚拟存储卷整合在一起,并且将最大响应时间控制在5ms以内,同时保证两个数据中心中的应用都能访问这些存储卷。

  而且EMC将在2011年之后推出VPLEX Geo和VPLEX Global来把覆盖范围扩展到一个大洲和全球的距离。

  编辑点评:有人说VPLEX之于EMC就好比RAC之于Oracle,意义之重大由此可见。期待有一天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轻松地移动成千上万的虚拟机和PB级的信息。

中国移动"大云"1.0

  2010年5月21日,中国移动现场举办了“大云”发布会,发布“大云”1.0系统。

  中国移动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是最早介入云计算研发和实践的企业之一。中国移动在2007年初利用闲置的15台PC服务器,基于开源软件搭建了海量数据处理试验平台,并成功运行搜索引擎软件。2008年底,中国移动进一步建设了 256台PC服务器、1000个CPU Core、256TB存储组成的“大云”试验平台,结合现网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等需求进行了应用试点,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3年多的努力,2009年,中国移动研究院正式对外公布了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平台规模进一步扩容,达到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 Core、3000TB的存储规模,并以此提升中国移动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2009年9月,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内部发布了大云(Big Cloud 0.5)版本,供内部试用。

  最新的1.0版本,可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关键功能。

    VMware vCloud Director

  在经过多番测试和若干次变更名称之后,VMware公司最终推出了vCloud Director(vCD),即之前的Redwood项目。

  从本质上来说,vCloud Director引入了一个抽象层,它位于虚拟机用户与vSphere的基础平台之间。最终用户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从独立虚拟机或vApps的现有库登录和创建新的虚拟机。vCloud Director用户不需了解ESX主机、vSwitches、资源池和集群的复杂性,并由后端数据库保持vCloud Director配置的网络服务。通过vCloud Director可创建一整套系列新对象,其中包括网络池以及VMware vCloud Director网络隔离(VCDNI)对象。

  HP CloudStart

  CloudStart最早是在美国时间8月30日的旧金山VMworld大会上宣布的。号称30天部署私有云。

  CloudStart可以说是HP刀片矩阵系统(BladeSystem Matrix)的变种, CloudStart是将BladeSystem Matrix和一些预定义的服务打包到一起形成的一个私有云套餐。这些服务的其中一项是通过对基础架构和客户IT机构现有情况的预约评估,找出4个工作负载,惠普搭建设备,安装,然后将这4个工作负载迁移到Matrix系统中,并将其添加到Cloud Service Automation终端,作为培训服务的一部分,惠普将向管理员展示如何将其他应用添加到这个终端中。惠普表示,管理员很快就可以熟悉CloudStart在服务器和存储就绪之后的30天之内。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