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为正式宣布正式成立Cloud BU,中国公有云市场又杀入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3月9日,在长沙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从2017年开始,华为将以公有云服务为基础,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平台,并将聚焦重点行业,携手合作伙伴构建云生态,共同做大产业蛋糕——为此,华为将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在2017年增加投入2000人。
没错,“狼”真的来了。业界对于华为公有云业务的猜测,在这一刻被画上了句号。
在此之前,华为并未明确公布过大举进军公有云的计划,这不免让业界认为华为的公有云策略较为“模糊”。然而,从这次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华为所公布的公有云业务的种种规划来看,华为对于公有云早已心中有数。
其中,华为公布了在公有云业务上将要发力的六大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公有云服务、视频和通讯、软件开发、应用迁移和开发工具;同时,华为明确了三类合作伙伴的范畴,并发布了“云生态长沙宣言”,公布了构建开放公有云合作伙伴生态的详细计划。
业内对于华为进军公有云的举措观点不一。有观点认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赛道”已经很拥挤,既有AWS、微软等国际公有云巨头,也有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大鳄,还有传统的运营商和新兴的创业公司。中国公有云市场虽然增速较快,但“蛋糕”相对较小,满足不了众多厂商的“胃口”。
也有观点认为,华为入局公有云恰如其时。Gartner认为,全球公有云市场正在进入平稳期,但中国公有云市场发展正在增速;同时,中国企业应用公有云的比例相对较小,市场远未饱和,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华为此时入局,并不能说是仅仅抓住了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尾巴”,而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两种观点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华为强势杀入中国公有云市场已成定局。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更加关注的是,不管市场情况对于华为来说有利还是有弊,华为在诸侯并起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接下来如何博弈则更为重要。
那么,华为公有云有何秘密武器?
“开放合作”为两翼
在长沙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特别指出了华为Cloud BU的特殊性:“这不是一个华为传统的产品线组织,而是基于公有云业务把产品及其运维和运营端到端打通的组织。”
徐直军强调,华为专门成立Cloud BU的原因在于,从2017年开始,华为要以公有云服务为契机,强力投资打造一个开放的公有云平台。同时,要聚焦重点行业,携手整个行业的生态伙伴,建立一个云生态,共同把蛋糕做大,共同分享云服务带来的利益。
其中有两个词汇值得关注,“开放”和“生态”,在我看来,这也是华为公有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云计算生态的构建中,华为一直有着两大制胜法宝,其一是坚持开源,其二是重视合作。
OpenStack是当前开源云计算领域的当红小生。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OpenStack应用于生产环境,其中不乏运营商、银行等传统行业和大型企业。如今,业界普遍将OpenStack和开源云计算划上了等号,中国OpenStack市场正处于一个爆发的临界点。所以,要做开放的云,OpenStack是不能绕过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为一直在积极参与OpenStack开源社区并推动云平台标准化。2012年10月,华为加入OpenStack基金会;2013年11月,正式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2016年1月,华为获得OpenStack董事席位;2017年3月,华为晋升为OpenStack白金会员。
截至2017年2月底,华为在OpenStack社区中有6个项目PTL(Project Team Lead)和21个核心开发者(Core Member)。华为在对OpenStack社区新发布的Ocata版本的核心项目贡献中,Completed Blueprints全球第1,Resolved Bugs全球第4,Reviews全球第6,Lines of Code全球第7,Commits全球第6;综合贡献在中国厂商中排名第一。如今,华为已经投入了超过600名研发人员参与OpenStack相关开源项目的开发。
在中国厂商中,华为对于OpenStack的社区贡献首屈一指,这让华为能够更加深入的洞悉OpenStack用户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帮助华为赢得了重量级的合作伙伴,在构建开放云计算生态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2015年4月开始,华为和英特尔联手举办半年一届的OpenStack Bug Smash (黑客松活动/ Bug Smash),该活动旨在优化OpenStack核心代码。在2016年7月举办的OpenStack黑客松活动中,参与者共修复141个Bug。
2016年3月14日,德国电信在CeBIT 2016上宣布正式发布开放电信云,为欧洲企业提供全套云服务,包括私有云、公有云以及软件解决方案,这是欧洲第一个基于OpenStack的大规模、跨国公有云。华为为德国电信的开放电信云提供了软硬件解决方案。
2016年6月30日,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发布了天翼云3.0产品及服务,同样,天翼云也是基于OpenStack平台。中国电信选择华为做技术支持已不是首次,2015年12月,中国电信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华为为中国电信提供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持。
2016年9月30日,华为与西班牙电信企业解决方案公司(Telefonica Business Solutions)携手在智利、巴西、墨西哥三国发布了Open Cloud和 Cloud Server云服务。华为提供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操作系统在内的创新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为Open Cloud和 Cloud Server两项云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2016年10月,OpenStack基金会宣布,基于华为云平台的德国电信的开放电信云通过了OpenStack互操作性工作组的测试,标志着开放电信云成为了基金会官方认可的“OpenStack Powered”公有云平台。
如今,“开放”已经被视为IT演进的必然趋势,云计算也是如此。华为云计算业务从一开始就坚持开放,为构建开放云生态打好了基础。除了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中国电信等合作伙伴,华为还和英特尔、SAP、埃森哲等业内领先厂商展开合作,打造开放云生态。
“华为将致力于构建哥斯达黎加式的生态体系,全力推动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基于华为云平台,加强解决方案与增值服务的合作,更好地满足行业客户需求;将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行业云化的难度与成本;将以合作分享为理念,共同做大蛋糕,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呼吁所有云生态伙伴——希望大家并肩前行,共筑云上繁荣生态,共同迈向数字化转型成功之路。”成立Cloud BU之后,华为发布了“云生态长沙宣言”,以进一步支持开放公有云生态的建设。
显然,华为公有云还将坚持开放合作的策略,这就像给华为公有云业务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企业云”固根基
客观来说,中国公有云市场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正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
华为入局的时间很微妙,正赶上中国公有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也赶上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最为残酷的价格战。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华为在这个时间点强势入局公有云市场,除了具备“开放、合作”这两件法宝,实际上华为在公有云上已经颇有根基,并非是凭空而架。
华为自2008年左右开始布局云计算,是最早尝鲜云计算的厂商之一,和大多数做基础架构的厂商相似,华为云计算最早也是从私有云开始起步。2010年11月30日,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启动“云帆计划”,连同合作伙伴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这段时间,中国云计算产业尚属于摸索阶段,对于IT厂商来说,基本也都处于“打地基”的阶段,华为也不例外。
之后华为在云计算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则为公有云服务的推出进一步逐渐夯实了基础。2012年~2015年,华为相继测试了公有云服务、推出了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6.0、云托管/VDC/BGP带宽等服务上线,华为还与克拉玛依、玉溪、湖州、云浮等城市签署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华为公有云的尝试和实践阶段,虽然华为并没有特别强调“公有云”的角色,但切实做了不少公有云的事儿。
2015年7月30日,华为正式推出了“企业云”战略,对外发布了面向金融、媒资、城市及公共服务、园区、软件开发等多个垂直行业的企业云服务解决方案,包括金融云、城市云、媒资云、园区云、软件开发云等等。华为企业云所提供的是一站式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一个架构支持私有云和公有云,是一个开放的混合云架构。所以,随同“企业云”的发布,华为公有云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鲜明,地位也更加关键。
2016年12月22日,华为大连软件开发云正式上线,为中小软件企业、外包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和广大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云端DevOps平台。不难看出,大连软件开发云是华为企业云战略所孵化出的一个成功的行业云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也是华为公有云业务的一个成功实践。
所以,在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之前,尽管华为并没有明确打出“公有云”的旗号,实则在公有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和经验。
截至2016年底,华为云计算服务于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金融、媒资等行业。截至2016年08月,华为在全球共部署了超过200万台虚拟机和830个数据中心,其中420个云数据中心。
除此之外,对于如何玩好公有云,华为手中还有不少好牌。
在基础架构层面,华为也有着雄厚的基础,表现可圈可点。例如,2016年,华为服务器在Gartner魔力象限中从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象限迈入到挑战者(Challengers)象限;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华为服务器持续高速增长,在2016年第四季度位居全球第三,这是华为服务器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在2016通用存储阵列魔力四象限报告中,华为被定义为领导者;在Gartner发布的2017年《分析数据管理解决方案(DMSA)魔力四象限研究报告》,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成功入围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象限。
坚实的基础架构基础,全球布局的云数据中心,加上华为在企业云方面众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构成了华为公有云业务的稳固根基,让华为大举进军公有云市场有了足够的底气。
“狼”来了么?
在长沙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除了宣布将成立专门负责公有云业务的Cloud BU,还公布了投入公有云服务的几个具体方向:
第一, 打造一个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覆盖全国,建立五大区域中心,同时每一个省建设一个城市节点数据中心。
第二, 在今年能够提供10大类54款公有云服务。把华为积累的软件开发能力、企业IT应用开发能力、语音与视频通讯能力、视频能力等开放出来。
第三, 把视频能力、通讯能力全部API和SDK化,使得广大合作伙伴能够基于这些能力快速开发应用,快速响应需求,大幅度降低合作伙伴开发应用的工作量。
第四, 将华为多年积累的前沿开发理念和软件开发实践、以及先进开发工具全部云化供软件开发者使用。
第五, 让华为企业云承载更多应用,把应用部署到华为云上,让华为云在应用的部署、安装、维护、自动化上做到操作简单、便捷。
第六, 将应用开发工具云化,让广大企业的IT人员和开发者能够利用工具快速地开发企业各种各样的IT应用。
显然,对于公有云,华为不仅具有了明确的战略布局,也有了具体的方法论和目标。
华为强势入局公有云,一波激起千层浪。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华为此举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虽然全球公有云市场将进入平稳期,然而中国公有云市场远未饱和,还处于高速发展期。近年来中国公有云玩家不断加快布局,所看中的也是中国市场的含金量。如果按照华为布局的速度,2017年将建设30+城市节点数据中心,节点数量将在中国公有云市场首屈一指。
华为将在Cloud BU再增加投入两千人,这在中国诸多公有云厂商中同样首屈一指,虽然华为没有具体表示将在公有云业务上投入多少资金,但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
华为公有云有着更为鲜明的行业属性。华为企业云战略发布一年来,华为已经推出包括政务云、金融云、城市云、媒资云、园区云、软件开发云等行业解决方案,这让华为公有云有了落地的支点,同时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公有云厂商(如BAT)也在不惜投入重金建设海外节点,以图发展海外业务。在中国公有云的“出海”大势中,华为自有其优势。一方面华为在海外已经深耕多年,有着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大量的云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和德电、西电等国际重要客户的合作也为华为公有云的出海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应用范例。
所以,在诸多中国公有云玩家中,华为公有云非常有希望成为一匹黑马,后来居上。
再从客户角度来看。华为大力投入公有云,让华为的经验能够惠及更多的企业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以软件企业为例,中国软件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弱,资金有限。华为公有云的上线,能够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一个一站式的云端开发平台,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并推动软件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华为自身来说,重兵布局公有云业务,一方面是顺应公有云大势,对做大中国公有云“蛋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华为在私有云领域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大力发展公有云业务,有助于华为将其企业云版图进一步完善,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不难预见,未来的企业都将变成云化的企业,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华为在云上投入的力度越大,对于未来,也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