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存储”并不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创造出一种只属于中国的存储产品或类别,其背后的重要意义在于,在积累和沉淀了多年后,中国存储厂商应该有一种自信,在新的技术周期到来时,实现存储技术的创新与超越。
6月13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公司)正式宣布建立EB级云存储实验室,同时还公布了云存储的推广计划“腾云行动”。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表示,曙光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B级云存储系统是下一代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重大项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B级云存储系统对于保障中国云安全、全面提升中国云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以EB级云存储为标志,曙光公司希望在云计算时代走出一条中国式存储的发展道路,颠覆传统存储市场,实现技术与应用的新突破。
云存储是服务还是产品
就像人们对云计算的理解有千差万别,云存储在业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国际标准。归纳起来,人们对云存储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解读方式:第一,云存储是一种服务,它把存储硬件资源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第二,只要能够支持云应用的存储就是云存储;第三,云存储是在云计算背景下诞生的一类独立的产品。
曙光公司并没有纠结于云存储概念本身。“客户看到的云存储就是一种服务,而云服务商则需要一套可靠的云存储解决方案。”曙光公司总裁助理兼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惠润海表示,“曙光的使命是为服务商提供云存储的整体解决方案。云存储的客户不仅仅是已经部署了公有云的互联网企业,还包括私有云和企业级客户。”
曙光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曙光EB级云存储系统采用可在线伸缩、自动负载均衡的柔性架构平台设计,将平面数据提升到多层设计,通过松耦合网络互联实现多套异构存储设备的跨地域统一部署、使用和管理。曙光EB级存储系统采用先进的容错架构、高效的数据容错算法,配合用户认证和数据加密策略,可有效避免数据的“丢、错、偷”,保证EB级存储系统在公网应用环境下的可靠与安全。
在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前,曙光ParaStor系列存储系统被称为海量并行数据处理系统。如今,ParaStor则被冠以“云存储系统”的称谓。ParaStor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真正在技术架构上实现了突破呢?
惠润海简单回顾了ParaStor系列产品的发展历史。ParaStor系列存储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并行文件处理系统。在商业化之前,曙光公司研发的这套并行文件处理系统最早就是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设计的,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之后,曙光公司通过深入的产品化,才推出了今天人们看到的成熟的ParaStor系列存储系统。“并行文件系统、集群存储等都是云存储的雏形。”惠润海表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传统的存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大数据处理的需求。举一个例子,云存储需要更丰富的接口,包括文件、数据块、对象甚至是专门用于大数据的表接口。云存储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目前,曙光公司将云存储的应用范围划定为私有云、互联网行业、语音和视频、科学研究与计算。2012年,部署在深圳超算中心的ParaStor存储系统的总容量达到16PB,这在当时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存储系统。这一事件在业内引起了轰动,也被认为是曙光在云存储领域的新起点。如今,曙光建立EB级云存储实验室,使得云存储的开发、推广进入到规模化、专业化、全面化的新阶段。曙光EB级云存储实验室其实是一个实验室群,包括北京、包头、成都和南京的四个实验室,目前累计的存储容量已达50PB,仅北京实验室的存储容量就达30PB。惠润海介绍说:“实验室在验证云存储技术和方案的同时,还会模拟各行业的实际存储需求,开展大规模的云计算示范应用,将领先的存储技术与云平台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引领国产云存储走向国际尖端。”
惠润海认为:“目前,云存储与传统存储会并存。不过,随着技术与应用需求的发展变化,未来的云存储也会小型化,功能进一步丰富。届时,云存储将对传统
存储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甚至是完全取代。”传统的磁盘阵列有高、中、低端之分,因为它采用的是存储控制器的架构,限定了存储系统的容量、性能、可扩展性等。而云存储没有控制器这个概念,可以实现按需配置和横向扩展,能够满足从低端到高端的不同需求,所以也就不存在高、中、低端之分。从曙光的存储产品线看,传统存储依然会存在,但是曙光公司会把研发和推广的重点放在云存储上。
同一起跑线
EB级存储,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无非是存储容量变得更大了,这能谈得上对传统存储的颠覆吗?“EB级存储并不仅仅代表容量的改变。”惠润海解释说,“管理1000块磁盘和管理上万块磁盘有本质上的不同,无论是技术架构、软件编程量、存储的使用模式、管理方法、维护方式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云存储是一道分水岭,它对于传统的存储技术和市场是一种颠覆。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存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即使PB级的存储在应用于超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国际间共享数据的基因测序、全球统一媒资平台的海量数据处理时,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对于中国存储厂商来说,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对传统存储进行大规模投入和研发,再做传统的低端磁盘阵列没有任何意义。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给中国存储厂商提供了一个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机会。
传统的存储技术研发思维是先易后难,慢慢发展,由部件到系统逐步完善,再进行替代。如果仍旧沿用此技术思路,那么中国存储厂商永远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超越。中国存储厂商应该主动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难点,在前沿技术领域与国外厂商竞争。在追赶国外厂商的过程中,中国的存储厂商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为节省成本,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存储不同于其他IT产品,对于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等都有极高要求,如果只是简单地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很难满足企业级用户对存储的需求。
云计算是不是给了在技术积累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国存储厂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国外存储厂商时,得到了基本相同的回答:云存储的开发同样需要技术积累。对于此问题,惠润海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不能说技术积累不重要,但对于云存储来说,技术积累不像在传统存储领域的作用那么明显。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中国存储厂商与外国存储厂商面临相同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厂商先进的开发思维,实现小步快跑。在云存储方面,我们与国外厂商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