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6月5号下午, Apple不负众望在2023年WWDC上发布了其首代MR头显:Vision Pro,定价3499美金,将于2024年初在美国正式发售,随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售。同时,Apple也在WWDC上同步发布为空间计算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统VisionOS,可支持运行iOS以及ipadOS上的各类应用。
距离Apple头显设备立项已经过去了近7年时间,本次发布为正处于调整周期中的AR/VR行业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Vision Pro有如下特点值得关注:
1. 摄像头模组数量增加,单台设备上一键调整沉浸度 实现AR/VR功能切换
摄像头模组数量从当前设备主流的个位数提升至12颗,并搭载5个传感器。对于周围环境感知及佩戴者定位追踪起到重要作用,透视能力显著升级。这将使得空间定位更为精准、更多空间类感知应用得以运行,助力头显设备中非娱乐内容的应用产生。配合iOS、ipadOS生态的顶级内容,应用场景有望全面打开。
2. 交互方式升级,摆脱手柄控制
相较于目前头显设备大多数依赖物理双手柄,Vision pro通过更为成熟的眼动追踪等技术摆脱了对配件的依赖,通过眼睛、双手、语音交互输入。输入方式的简化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提升交互效率,并更便捷的与生态内其他硬件联动使用
3. 显示技术革新,micro-oled将成为短期内新品的主流屏幕类型
当前市面上的主流Standalone VR大部分搭载fast-lcd屏幕,其在显示及功耗上均与理想形态有一定差距。本次Vision Pro使用micro-oled屏幕,将在显示效果上实现阶段性提升,单眼分辨率超过4K。预计自2023年下半年起,其他头部厂商的头显新品也将开始使用micro-oled屏幕。
4. Eyesight技术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使用场景延伸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头显类设备因完全封闭,使得佩戴者不得不在虚拟社交体验与真实社交中有所取舍,这导致使用场所和使用场景被双重限制。Eyesight技术智能显示双眼并使屏幕透明化,使得用户在身边有其他人出现时更够与之交互,融合现实,将更好帮助头显设备集办公、休闲、娱乐等多重属性于一身。
IDC预计,基于本次新品特点,对中国AR/VR市场将产生如下影响:
1.AR/VR设备将加速向生产力工具演进
Vision Pro本次定价虽相对较高,但其定位较过去的头显类产品,通过配套生态和新增的硬件功能更加凸显生产力工具的特点。目前国内AR/VR生态内容仍以游戏体验为主,内容应用上的发展与海外优秀应用仍有差距,优质内容团队相对稀缺。
本次新品的彩色透视、手势交互等功能可以在办公、会议、家装、健康、展览展示场景中起到积极作用,国内开发者尤其是非游戏开发者将更多参与到相关内容创作中,带领AR/VR硬件设备逐步突破大众消费者心中娱乐设备定位的固有刻板印象。
2.优化供应链体系发展,成本进一步下探
Apple此次新品发布,在行业里引发较高关注度,其中硬件组件中很大一部分供应链企业来自国内。发布后,国内终端厂商也会积极跟进,共同推动国内AR/VR产业链结构布局优化,同时促进新显示、电池、交互部分零部件的发展与升级。IDC预计,在本次新品对Standalone VR产品平均单价拉升之后,未来2-3年随着产品成本将进一步压缩,组件生产规模加大,全行业平均单价将开始下滑。
3.中国市场出货量在短期内难以因Apple新品发布实现爆发式增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AR/VR市场出货17.3万台,同比下滑37.6%。其中AR市场出货2.2万台,同比增长35.7%,VR市场出货15万台(Tethered VR出货4万台, Standalone VR出货11万台),同比下滑42.2%。一季度出货整体下滑主要受到头部厂商降本增效策略、非刚需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端持续乏力、无新品上市刺激等因素影响。Vision Pro定价较高,主要针对高端市场,难以凭借一款产品带动国内整体市场出货。
4.国内终端厂商加速抢占下一代计算平台制高点
目前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出货量陷入增长瓶颈,终端厂商在新一轮竞争中急于探索新的增长点。Vision Pro发布后,国内的头部终端厂商大部分也将在年底至2024年推出AR/VR新品。同时,没有相关赛道布局的厂商也将快速入局。厂商在下一代计算平台领域内的多维度竞争将持续加剧。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认为, 当前全球及中国AR/VR市场出货均出现下滑,厂商的新品上市、营销动作、新内容上线节奏等有所放缓,新的显示和交互技术组件良率及量产时间仍不确定,全行业仍有重大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和解决。本次Apple Vision Pro发布对于整个AR/VR行业来说,从产品硬件特点、内容生态升级方向、产业链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巨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难以凭借一代新品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年度最为重要的新品之一,Apple的正式入局将加速AR/VR设备从娱乐工具向生产力工具演进。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