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平方米织造车间内生产热火朝天,用工却不到10个人———
听邓建军说“机器换人”
本月19日,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织造车间,200多台剑杆织机热火朝天地工作着,但现场只有星星点点不到10个工人在看管和检查。
不仅4.8万平方米的织造车间如此,而且,在5万平方米的纺部车间、3.5万平方米的染色车间、2.5万平方米的后整车间,同样也是如此。
过去,纺织企业女工工作辛苦,忙得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现在,黑牡丹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从德国、美国、比利时进口的新机器,女工们只要轻触控制台上的按钮,就能轻松完成工作。从原材料进生产线到成品出来,中间要人工干预的环节很少。
向“智能制造工厂”的转变,黑牡丹走了16年。
通过持续“机器换人”,从纺纱、整经、染色、织造,到后整理,黑牡丹武装起了国内最先进的牛仔布全自动生产线,将逐渐告别纺织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形象。
黑牡丹公司技术总监、我市现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邓建军说,在2015年大量投入技改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投入5000万元,用先进的装备替代原有设备。比如在准备工序,再引进3台高效率整经机。“原本需要10台,现在只要8台就能完成生产任务,用人更少了。而在织造方面,从比利时进口的128台织机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更高。在后整理上引进先进整理设备,将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黑牡丹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目前产品涵盖弹力、仿针织、功能型、麻棉、靛蓝染色布、染套色、彩牛、细支高密、涂层、印花深加工等系列,90%以上的产品已远销至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商誉为中国牛仔布第一品牌。
近年来,黑牡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公司管理层提出,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变革与创新,而“机器换人”正是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过去靠员工经验操作,现在靠程序自动控制。”邓建军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一方面机械化代替人工化,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工艺流程自动精确控制,减少人为误差,提升产品品质,并减少能源的不合理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光是整经机,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以整经机为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工序效率最低为30%,最高的时候达50%—60%。“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15年公司牛仔布产量达到5000万米,产值近8亿多元。”邓建军说。
一台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装备起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生产出一批批高品质的产品,也培育出一个个技术过硬的新蓝领工人。“对员工的体能要求降低了,但对他们的知识水平要求提高了。”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