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五院中国航天无人系统专家张拯宁
两化融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我看来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也有许多联系。工业化已经进行了几百年,信息化才几十年的历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不断深入,二者之间的交集就越来越多,所以就产生了融合的问题。
工业化是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当然还是一个过程,指的是工业生产活动已经取得主导地位。工业化的进程自然是伴随着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可以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无论如何,工业化本质上是围绕物质展开的。工业过程无非就是使用各种工具、各种能源,把从自然界获取的各种原材料,通过精心的组织、重构,生产出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新产品的过程。实际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认为农业本身已经可以作为工业的一个子集来看待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贡献了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
我们再看信息化。说信息化就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信息本身并不是物质。实际上对信息的本质,一直有许多争议,当然这并不妨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
什么是信息?最简洁的观点,信息是选择的自由度 。Wiener就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是系统有序性和组织程度的度量。
基于这些基本的概念,信息化天然的和同学、网络、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大家通常认为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所以,在我看来,信息化主要关注的是物质之间的联系、差异、关系、组织、结构。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
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本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就需要采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各种自动化技术,本身就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肯定是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的,比如各种计算机技术,各种通信技术,没有这些技术就没有信息化,但是这些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发展过程本身又是工业过程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讲,两化融合就是社会、技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了。
创新原点是为满足人类的好逸恶劳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人的“衣、食、住、行、娱乐、发展”服务的,而几乎所有创新的原点都是为人类的好逸恶劳提供便利。工业化更加强调的是物质的生产和重组,传统的工业企业主要关注的也是如何高效集约的生产出数量庞大,但在本质上却完全相同的各种不同的产品。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主要是为人的衣食住行服务,而传统意义上信息化的成果更主要是位人和人的连接(通信)、为知识这种特殊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服务(书籍)、为人类的娱乐服务(游戏、影视)。慢慢的信息化开始更多的为生产过程提高效率、产品销售服务,这个角度其实就是互联网+的概念。
我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 工业4.0:我认为两化融合的概念更大一些,工业4.0主要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提突出在传统工业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提升能力,实现智能制造,工业4.0更向一个目标,两化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大得多,更加强调过程和手段。
- 工业互联网:美国更强调互联网技术,因为其本来就是IT强国,现代美国的优势已经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方面,实体工业空心化,所以自然强调完全用互联网技术重构现代工业。
总体上说两化融合、工业4.0、 工业互联网这几个概念非常类似,只不过各国的基础不同,关注点和重点各异。
提高利润是两化融合的目标
具体到人工智能技术,狭义上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自动化技术、最优化技术的发展,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对自然场景下的语音、图像等各种数据的理解能力,展现出智能的特征。广义上的人工智能,或者说通用人工智能,应该是理解和掌握万物规律与结构的能力。所以说,人工智能技术肯定不能只理解为深度学习,不能只理解为计算机技术或者某种最优化技术,它是一些列包括软硬件在内的技术的统称。
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当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或者说是信息化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手段。在早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非常适用于帮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和自然场景,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甚至自动驾驶,本质当都属于这一类别。继续发展下去,人们就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整个工业过程,也就是工业过程的智能化。所以说智能化是建立在早期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极大的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尽量减少人的介入,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灵活适应用户需求的能力。
就好比网飞公司可以根据用户大数据定制《纸牌屋》这样的影视产品,未来人们期待工业企业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快速、高性价比的定制汽车、电视机等工业产品。这实际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信息化本身一定不是目标,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工业企业的利润才是目标。
答网友问:
网友:“两化融合”对于高精尖制造、科技硬件的发展,会有哪些帮助?
张拯宁:推动两化融合,工业企业向智能化发展,本身就需要各种高精尖、高科技的硬件设备和装备,因此对于相关产业肯定是极大的促进。典型的例子就是3D打印机。
网友:能否谈谈“两化融合”与云技术、大数据这些热门科技之间的关系?
张拯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两化融合的发动机,如何没有这些技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无从谈起。
网友:您认为,“两化融合”最可能率先引燃哪个产业?哪些产业将最先获益?
张拯宁:我认为两化融合的驱动方主要在信息化产业,或者说掌握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主要原因是人才优势。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的企业进入传统的工业行业,门槛要反而容易的多。
最有可能点燃的产业一定是拥有众多的终端消费者的行业,因为两化融合的好处,他们最容易享受到。我认为可能的几个行业:
· 汽车制造:最重要最大的工业门类,同时用户数量也最大,自动化程度、智能化进程一直在推进,很快就说不清楚是汽车企业搞了智能化还是人工智能企业搞了汽车。
· 家电行业:消费者众多,智能化程度已经较高,容易得到提升。
网友:您认为中国工业信息化不足的领域有哪些?
张拯宁:电力行业:自由条件较好,也有意愿和基础。
航空航天工业:本身属于高科技,但由于并不属于传统的消费品行业,大有智能化改造的余地。
医疗行业:最有需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行业,如能改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大。
网友:您能否描绘一下“工业信息化”的社会图景,以及可能出现哪些社会问题?
张拯宁:社会图景基本就是一个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社会,大量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如何安置将是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例如:工业信息化势必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如何看待失业现象等。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