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7 12:08:01
来 源
快科技
综合
小编只支持崔永元

“由于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科学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内理性认识和支持转基因发展的正能量正在上升,社会舆情逐步有所转变。”近日,在转基因科学传播座谈会暨“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仪式上,获得本年度“新语丝科学精神奖”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

而最近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舆论被一条鱼所吸引。不仅仅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由Aquabounty公司研发的、作为人类食物用途的AquAdvantage转基因三文鱼,而且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的、尚处于封闭管理的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快速生长的鲤鱼也在争抢人们的眼球。

转基因动物产品第一次被批准进入人类食物链,是否会跃上中国人的餐桌?

技术在前 产业在后

“有了好的转基因产品,如果不去积极推进产业化,在激烈的科技和市场国际竞争中,我们仍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黄大昉表示。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尽管近年来因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有所增加,但因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玉米价格倒挂,进口数量仍在节节攀升。专家普遍认为由于饲料和深加工发展的刚性需求,从长远来看玉米仍会出现较大供求缺口。

黄大昉认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但从根本上讲还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他解释道,我国玉米种植面积5.45亿亩与美国5.5亿亩接近,总产量却比美国少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玉米单产水平高达600公斤/亩,而我国仅400公斤/亩。“美国采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其他先进育种手段,仅用了十多年时间就使玉米单产提高了30%,充分显示出生物育种创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活力。”

黄大昉指出,如果我国大力加强玉米科技创新,积极推动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也完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而满足消费增长需求。

前段时间美国转基因三文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中国早在32年前就有转基因鲤鱼问世。“实际上双方所采取的技术非常相似,就是转入那些促进生长的基因,而且这种基因都来自鱼或其他生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作言表示。

中国的转基因科技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而在产业化之路上却是姗姗来迟。就像这条黄河鲤,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

观念滞后与“慎重推广”

“转基因是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安全’是一个属于‘风险评价’范畴的科学问题。对于这种新技术,公众因不了解而担心,有些专家因不熟悉而质疑,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黄大昉表示。

他说道:“然而,一些反科学的组织和人士认为有机可乘,便打起‘警惕科学’‘维护民意’等旗号,肆意诋毁科学、抹黑科学家,一下子把转基因推到风口浪尖。以致不少人避之唯恐不及,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更为虚幻的恐慌所左右,社会上一时间闻‘转’色变、谣言四起,乱象丛生。

正囿于此,中国政府对待转基因的态度一直强调“慎重推广”,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迟滞不前。事实上,现行转基因生物研发管理的相关法规建设滞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目前中国没有明确的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作物的品种审定的法规条文,这直接制约着转基因的产业化。

黄大昉表示,既然是现在的条例有问题,就应该积极推进修改。

中国科学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在中央制定了方针政策以后,政府职能部门往往总是重复方针政策,而不是出台贯彻落实的具体细则。科学家们眼巴巴地等这些部门告知现在哪里不慎重、如何做才是慎重,缺乏任何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这让科研队伍不知所措。

经过深入全面的研究,从科学角度而言,性状优良、营养食品安全、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倍体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已经具备了产业化应用条件,却始终未能一跃龙门。

“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在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化推进上的摇摆和退缩,这个几乎到手的金牌又让给了别人。”黄大昉说道。

他表示,转基因玉米研发成果均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产品已获得安全证书或进入生产试验,完全能够确保安全。但目前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仍然是个未知数。

黄大昉认为,“中国转基因科学研究能否冲向世界,关键要看管理部门的科学判断和决心”。朱作言表示:“转基因产品能不能产业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决策。假如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科学判断,没有对创新产品的理解和前瞻,也就不可能有勇气去推动。”

中国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建议,科学问题需要主流科学界为政府提供建议,供政府决策。政府在推动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应该立场坚定,不能有任何含糊。转基因农业领域的知情权诉求可以去听,也要表示出尊重,对这种权利也要支持,但是对妖魔化转基因的言行一定要进行打击。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