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一公司建立了一个京城凶宅数据库,在他们的统计中,北京目前至少有900所凶宅。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他们还在继续数据收集。这家公司认为的“凶宅”并非风水概念,而是指房屋的本体结构内发生警方认定的自杀、他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住宅。对于建立凶宅数据库的原因,公司人员称是由于遭遇多次“凶宅”交易纠纷,并因此吃亏。
建立凶宅数据库是企业迫于无奈,因为隐瞒凶宅信息进行交易,破坏买卖双方协议诚实信用原则,诉至法院基本会判撤销合同。然而,即使理由正当,也不提倡大张旗鼓地搜集凶宅信息建立数据库,此举容易成为房屋交易噱头,甚至助长封建迷信歪风。
公司坚称所谓“凶宅”并非风水概念,但警方认定的发生过自杀、他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住宅,其实就是传统意义理解的“凶宅”之一。以“凶宅”之名行销售之实,在京城堂而皇之把“凶宅”和其它住宅区分,实际就是承认“凶宅”不正常、不吉利,不能与其它住宅等价而沽。平民交易谈住宅凶吉尚可,但把“凶宅”概念化、商业化,并公开谈论,无异于排斥科学,信奉迷信。
商场如战场,有得必有失,有盈必有亏。要避免“凶宅”交易失利,关键在做实基础工作,做好客户沟通,事前排查房屋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确保交易诚实、信用、公平,不出纰漏。源此,何必哗众取宠大肆搜罗“凶宅”数据,搞得人心惶惶。企业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多传递和谐的正能量。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