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央视客户端
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向“新”向“绿”,亮点频现。我国5G基站数量超过41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29个5G基站,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的5G建设目标。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超过603万家,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达到8.55%,较2023年底增长6.35%。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今年“新三样”产品产量再创新高。人形机器人预计市场规模为30亿元,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9700亿元。
这些不断攀升的数字展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除了亮眼的数据,还有许多中国首个、世界第一的成就。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 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入列;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体网络低轨试验卫星发射入轨;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8兆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这些成就在创新引领下不断夯实大国之基。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表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尽管成绩单亮眼,但过程充满挑战。根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上半年工业生产速度放缓,同比增长均在1%以下。进入9月,增速显著提升,同比增加值达5%以上,环比也呈现增长态势。11月,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9%和9.3%,对工业生产形成了有力支撑。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年初开始一直在收缩区间徘徊,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指数逐渐回升至扩张区间。1月份为49.2%,到10月份达到了50.1%,11月份进一步上升至50.3%。
为了提振工业经济、改善企业预期,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月,《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2月,《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9月,推出制造业中试平台、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方案。11月,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超过万亿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
围绕创新,各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久前,我国新增多项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技术专利,这些专利大多来自民营企业。例如,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联合9家国内团队协同攻关,研究如何降低半固态电池的技术和材料门槛,解决量产问题。截至10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万件,其中企业持有的占73%以上。
在山东济南,创新推出符合中小微市场主体需要的融资担保产品,撬动经济发展。在江西省安义县,当地正在打造江西省首个产业大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这些数据资源将成为正式的“资产”。
在全球172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据了74席,稳居全球首位。在深圳龙华的一家工厂,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优化材料回收、追踪实时碳足迹,实现了碳排放减少,金属和塑料原料中再生料的比例可达75%。该工厂不仅实现降碳减排、降本增效,还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技术对外输出,服务覆盖多个行业,超过1500家企业受益。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我国工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继续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培育,不断激发新的增长活力。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