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23:40:37
来 源
黄枝铜 刘锋
机器人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亲笔发文,谈到了他对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的深刻洞见,可以说是对AI超越人类的有力反驳。

很多人类对于外物,总有一个近乎于本能的疑问:和我们人类相比,谁厉害?比如,出于对于外星生命的这种疑问,大量的优秀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应运而生。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没有定论,那么这种疑问往往隐含着一种焦虑:如果它比人类更强,那我们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会发现,比起人类,大部分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都是碾压者的存在,人类只能奋起反抗。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几十年内还是500年后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疑问是同样存在的,尤其是AlphaGo引起了社会巨大轰动之后。鉴于人工智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个疑问就变成了:“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所以很多关于机器人的科幻电影会深得人心,很多未来学家关于AI超越人类的预测也会屡屡登上头条。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4日的“2016全球创新者大会”上,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本·格策尔说: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9年后(也就是2025年)要达到人脑智力水平,20年内远超人脑智慧。

先来了解一下通用人工智能是什么。借用格策尔的解释:AI分两种,一种是狭义的AI,在这种AI中,人类需要先进行编程,让机器做一些我们已知的或者会做的事情。一种是通用的AI,即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可以自行学习,去做各种人类可以做的事情。打个比方,两者是偏才和通才的关系,是名师出高徒和自学成才的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从人工智能的研究角度对这个问题审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近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亲笔发文,谈到了他对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的深刻洞见,可以说是对AI超越人类的有力反驳。

首先,洪小刚博士指出,今天的人工智能仍旧很弱。今天的AI虽能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但并不代表计算机就能理解这些任务“中文房间”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洪小刚博士认为,强人工智能仍旧遥不可及。与弱人工智能相比,强人工智能(Strong AI)是真的能够理解信号与数据的意义,并由此具备人类所有或大多数的能力。但是这种通用的智能其实也可能很弱,就像人类很难同时对所有的事情都精通。

再引用一位AI领域著名的专家王飞跃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这个问题的评价:“无知者无畏”。

一。智力概念不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是一笔糊涂账

那么,在洪博士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再深究一层: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智慧,智能,智力有统一的定义么?

所谓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超越人类的论调,关键词是人和人工智能之间智力的比拼,你也可以说是“大战”。那么,什么是人或者人工智能的智力?这种智力怎么测量?这是这种比较的关键。

在心理科学中,智力(intelligence)本身就是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关于智力的概念被许多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定义。据统计,目前有关智力的定义超过百种以上,但关于智力的明确定义依然处在争议和讨论中。

我们不妨列出十多项智力的定义来看看:

提出者    相关智力定义    

A.Binet    推理、判断、记忆和抽象的能力    

V.A.C.Henmon    

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保持知识的能力

   

L.M.Tman    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E.L.Thorndike    从正确或事实的角度所体现出的正确反应能力    

L.L.Thurstone    拥有直觉调适的能力,根据想象的实验经验对拥有的直觉调适进行重新定义的能力,个体作为社会性动物将修正后的直觉调适表现为行为意志的能力    

Peterson    一种生物学机制,使得一组复杂剌激的效应得以汇聚并在行为中赋予个体某种联合效应  

  

J.S. Bruner    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为个人所用的能力    

W.St    适应生活中相对较新环境的能力;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力    

S. S. Colvin    已经学会调节自身以适应环境,或具有这样的能力    

A.L. Gates    关于学习能力的综合能力    

D.Wechsl    个体有目的和有效行为的潜能   

叶上雄    个体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映学    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概念出现如此混乱的状况与人类社会对智力的不同理解角度有关,同时,对人类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如何认知智力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复杂性。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混乱不统一的情况下,如果提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人不能明确说出令人信服的智力定义,基本上可以判断那个预测是信口胡扯。

在关于人工智能智商评测的研究中提出,智能或智力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至少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观察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的反馈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大类和常识,翻译,计算,排列,联想,创造,猜测,挑选,发现(规律)等15个小类。测量智力也需要对这些要素分别测量,而且这些要素的权重各不相同,智力标准模型研究指出,常识、计算等要素权重较低,而创造联想等要素权重较高,只有从这些方面综合测试,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智力指数。

从这项研究看,在天文地理和历史等常识、数学计算和语言翻译方面,机器或互联网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类的能力,甚至强大到令人恐怖的地步,这也是库兹韦尔的观点能够震慑住很多人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往往会忽略,除此之外,智力还包括猜测预测、排列组合、规律发现、创新创造和伪装欺骗等更高等级的智慧因素,而在这些方面,机器和互联网表现的基本为0,更不用说与婴儿比较。

众所周知,具有机器智慧的程序有很多种类,搜索引擎算是很强一个代表。机器智力测量研究成果显示,搜索引擎在知识的掌握能力上远远超过人类,但在知识的创新能力上全部得分为0。由于知识创新能力在机器智力中所占权重更高,因此世界范围的搜索引擎的总体智商大大低于人类智慧,最高的Google的智商值也不到人类6岁儿童的一半。

从这项研究中还可以看出:从科技的发展看,低端的智能,机器的能力突飞猛进;而高端的智能,机器的发展举步维艰,数十年几乎来毫无进展。

二。生物进化有无方向不明,AI的进化没有可比性

很多人会说,技术发展是指数增长的,奇点必然临近,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越来越快,超越人类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从AI的进化来看看这个话题。

AI诞生60年来,无疑在不断进化,但是进化并不意味着超越人类。AI进化的方向尚不明确,AI进化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在这两个条件限制之下,说“AI超越人类”这个命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未来,往往意味着进化。那什么是进化方向,从达尔文进化论中会对次有所阐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并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高级,达尔文把生物进化过程设想成一棵不断地生长、分支的大树,

从这棵进化树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条树枝代表一个方向,现存的所有生物都位于这棵树的某个小分支的顶端,在同时存在的生物种类之间——如拿鸟类和植物作高低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很难说哪一种更高级。在这棵进化树中,不存在一个以人类为顶端的主干,人类只是进化树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分支,所以说“人比其他生物高级”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的道理用在人工智能和人智慧比较中也是一样的。人工智能还处在理论和实际技术并不完善的初期阶段,人工智能将来会像哪个方向进化还不确定,要看清人工智能的方向,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算法的改进乃至创新。至于宇宙中最复杂的人脑,人类还远远没有研究透它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到今天的样子的,在这种进化中一步步地具备了今天人类的智慧。既然两者的方向尚不明晰,可能就像进化树上的两类事物,把两个方向不一样的事物进行比较得出高低级之分,这种比较本身就没有意义。

三。AI进化动力来自于人类,担心的不应是AI,应该恐惧人类自身的失控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论调引发的恐慌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无数重复性的工作渐渐被机器人取代,人们生怕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甚至能作画了,能写诗了,能写书法了,艺术家们也开始慌了。另一方面,在有些科幻电影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奴役人类——没错,是“奴役”,就是这个不开化的词。

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成为艺术家?真的会奴役人类?细细分析,就知道那些声称“是”的说法太过荒谬。

首先,人工智能不断进化,确实会对很多人的工作产生影响,但主要是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包括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新闻记者,研发类技术工程师的工作,机器都取代不了。以人工智能程序写新闻稿为例,新闻素材准备、新闻线索发现、新闻价值提炼,还得是人类记者去完成,机器无法替代。

其次,人工智能是“人工”的,无论人工智能如何进化,其进化动力都是人类——也就是人工智能研发者。无论我们如何神话人工智能,事实上,人工智能程序依然是程序员一行行代码写出来的,产品经理一条条规则定下的,人工智能无法自动进化,也不知道向那个方向进化,它的每一点正确的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支撑。警惕的不应该是人工智能超越人,而是开发人工智能程序的程序员,产品经理,和控制程序员,产品经理。对他们,可以建立一套道德规法和法律规范。

人的恐惧,往往是恐惧人类自己;所谓奴役,往往出于人类自己。这时候,需要道德,需要法律,需要文化。AI是一种技术,人类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发展,还应该是文化的发展,如此,人类方能幸福。

放开那些惊人之语,让人工智能尽情改变我们的生活

那么,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是什么?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不是谁超越谁的问题,更不是谁奴役谁的问题。不论是从现实出发来展望,还是从人类的理想来希望,这种关系都应该是: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未来的智慧世界应该是机器与人类的分工,低端重复性的智能由机器承担,高端的创造性的智能由人类来承担。

过分的宣扬机器智慧超越人类智慧,正如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 LeCun所说“人工智能的每一个新浪潮,都会带来这么一段从盲目乐观到不理智最后到沮丧的阶段。未来学家生来就愿意做出盲目的预测,尤其是他们特别渴望这个预测成真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而洪小刚则是这么说的:“在理论基础尚不完备、对人的意识和创造力尚未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在架构与平台暂无标准、应用探索刚刚开始的前提下,恐怕真需要等上500年,强人工智能的萌芽才会钻出土壤。”

总之,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伟大的技术,它会不断进化,它必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的生活。而我们可以做的,是放开那些惊人之语,让人工智能尽情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洪小刚博士所言:“人工智能正在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构成一个足以改变未来的技术‘铁三角’;随着我们的探索趋向纵深,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铁三角”将有可能像PC+互联网那样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格局和商业版图。”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