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00:00:00
来 源
无锡日报
机器人
毋庸置疑,工业始终扮演着稳定器的作用。  作为制造业重镇,无锡在产业转型中面临诸多挑战,人的问题首先被摆到眼前:工资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廉价而密集的劳动力流失加快,招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用工荒仍在继续由人的问题牵引出的一系列烦恼,给企

毋庸置疑,工业始终扮演着“稳定器”的作用。

作为制造业重镇,无锡在产业转型中面临诸多挑战,“人”的问题首先被摆到眼前:工资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廉价而密集的劳动力流失加快,招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用工荒仍在继续……由“人”的问题牵引出的一系列烦恼,给企业主们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然而,此刻的短痛正是产业转向长期可持续增长模式的组成部分。工资上涨将倒逼生产率持续改善。随着制造业升级换代,产品的复杂程度将越来越高。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和企业自发行动下,克难之道逐渐集中在两点——技术上的“换人”与情感上的“留人”。

我们观察到,面对难题,锡商们一方面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等方式替代工人的简单劳动以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劳资关系,增加员工福利来留住厂里的工人,以体现工人的价值。

一“换”一“留”,企业在微妙的平衡中寻找生存之道。

“人”的挑战:工资上涨成趋势,曾经廉价而密集的劳动力流失加快

过去一年,电动车行业竞争尤为激烈。洗牌加剧、产品同质化、价格战不断、转型发展等都是这一年的行业热词。

新日电动车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告诉记者,眼前的电动车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面对行业“新常态”,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这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记者通过数据梳理发现,我市最低月工资由2010年的960元已经涨至2015年1630元,六年间上涨超过五成,数字可算是“领跑”全国。而根据江苏省人社厅最新消息,从今年1月1日起,又要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无锡处于一类地区,月工资调整为1770元,再增加140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最低工资提高了,加班补贴、养老保险、社保、公积金等的计算基数也要相应调整,劳动者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然而,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目前我们实付工资都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这次上调也会令员工对加薪抱有期待。”陈开亚告诉记者,当前公司一线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资已超过3000元,高技术工种则高达五六千元,加上“五险一金”,对于一个拥有2000名员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而言,人力成本不可谓之不重,而这也是许多制造业企业“甜蜜的负担”。记者了解到,在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有些本土制造业企业已经选择将厂房迁移至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有专家分析,从长远看,制造业增长压力依然存在。一方面,美国等工业强国启动再工业化计划,以促使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凭借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后来居上。此外,对于处在长三角的制造业名城无锡来说,企业主们还需要应对内陆地区农民工流出大省的“截流”,“用人荒”、“招工贵”等问题将一年比一年显得棘手。

“可以肯定的是,以往靠土地、靠人力、靠规模效应的粗放式经营实现盈利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企业不可能再走老路,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陈开亚指出,劳动力上涨对企业而言并非绝对的坏事,它可以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电动车行业为例,步入成熟期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人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就会促使企业去发现行业新的盈利点,实现市场转型;同时,还能促使企业能力转型,即企业加强在原有行业的竞争力,包括在成本上涨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企业生产和经营转型升级。

不过,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尽管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有限,但企业近年来人工成本仍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还是让不少企业颇感压力极大。

面对人工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带来的压力,为了生存下去,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开动脑筋。

“换人”: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替代工人简单劳动以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下风生水起的“机器换人”可谓是化解人力成本压力的一颗灵丹妙药。

“其实在佛山、东莞这些与无锡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的珠三角城市,‘机器换人’的势头相当迅猛。”信捷电气董事长李新告诉记者,作为国内机器人企业中少数有自己的伺服机的企业,信捷在自主研发视觉系统成套机器人解决方案上很有一套。

李新明显感觉到了广东等地强烈的产业渴望,在他看来,那些对于劳动力需求大的企业,“机器换人”带来的是双面价值: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缺失的难题保住企业,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华光轿车零件有限公司也是“机器换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08年启动实施自动化集成工程以来,先后投入1亿元,从国内外引进了182个机器人,大规模运用于冲压、喷漆涂装、焊接等诸多生产领域。迄今,通过“机器换人”,集团不仅减少用工500人,省下一大笔工资成本,更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智能化制造换得了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机器换人的好处很明显,我们的冲压生产线采用机器人后,从原料到成品4道工序仅用6秒钟时间完成。生产线员工数量已从5人减少至1人,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相当于1人就干了以前10个人的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机器人没有脾气、不用吃饭睡觉,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更安全更环保,堪称是一位“完美员工”。“前几年新日购进了几台焊接机器人,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陈开亚介绍,2014年,新日电动车借助国内最大的软件供应商用友公司打造“智能工厂”,实现了生产管理层面的数据和业务综合集成应用;生产线上的50多道工序中,已有24个关键工位引入了智能化监控系统;焊接环节全部采用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

记者观察到,锡城一些制造业企业厂房里,已经出现功能各异的工业机器人,如替代搬运工人的自动牵引机器人、汽车制造需要的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等。众多机器人一般可以替代3-6个工人,节省的工资开支两三年就可收回购买成本。与此同时,一些政府主导、产研合作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先后成立,旺盛的市场需求甚至使机器人生产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业态。

与“机器换人”热潮相适应,政府部门也在大手笔推动工厂的技术改革。去年9月份出炉的《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中就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速装备智能化更新,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计划,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鼓励企业使用大型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等智能化制造装备。

“留人”:用美好的现在和未来留住厂里的工人,发挥工人的创造性,组建稳定的技术工人群体

“劳动力价格上涨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人终究是企业的核心。”在陈开亚看来,员工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换人”固然是一条企业转型升级的通道,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和回报周期是企业所必须考虑到的,因为“机器换人”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采访中发现,除了“换人”,更多企业主选择的是探索“留人术”。例如,实施更有技术含量的员工培训,建立更加通畅的晋升渠道;用协商式的口吻代替命令式的指令,加强上下级、同事之间的社交联系;增加员工软性福利,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等等。

在锦绣铝业董事长戴祖军看来,和谐劳资关系同样是生产力。“企业把职工当作‘宝贝’,职工也把企业当成心爱的‘家’。”从一台挤压机起家,如今一跃成为全球汽车轮毂制造行业领军企业,“锦绣”牌商标也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回眸企业发展历程,公司董事长戴祖军直言,企业要实现调结构、保增长,除了依托科技创新外,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同样不可或缺。在锦绣,一整套涵盖培养、规划、激励等内容的人才发展机制,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成长创造了最优的环境。

而上汽大通人力资源部总监则认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解决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的根本之道。他告诉记者,公司员工薪酬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超10%的增长,而离职率却始终控制在7%以下,在同行业中实属难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公司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员工愿意与之同行。

“如果做到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完全可以让企业和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这位总监告诉记者,企业这几年都在加大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公司乐于给予更多报酬。而相较于引进机器人、改造生产线这样“大动干戈”的做法,上汽大通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调整员工职能,培养多面手员工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优化生产工艺和工序,压缩其他不必要的经营成本等。

专家指出,德国工业4.0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拥有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而当下我们的传统企业更多是消耗工人的体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工人的创造性。去年10月10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指出,企业家不仅要重视技术改造,还要从战略和理念上转变,重视工业理性,重视人的价值。这当中,包含给员工更好的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满足感等内容。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