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00:00:00
来 源
经济网
机器人
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回首2015年,能够非常明确地知道,重点首先是在治理环境的前提下获得发展。北京在2015年12月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这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应对空

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回首2015年,能够非常明确地知道,重点首先是在治理环境的前提下获得发展。北京在2015年12月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这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紧急状态。中国其他城市也开始制定红色预警,在发生空气严重污染的时候,同样会采取上述措施,这说明加重环境负担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足取,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也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的培育,类似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内陆开始逐步形成。新的城市需要智能制造,需要建成智慧城市。这会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外资企业中,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迅速作出了反应。《经济》记者在2015年多方接触日立公司人员,从日立2015年11月23日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12月4日举办的“日立技术论坛”看,其高密度地向中国政府、企业展示了日立绿色及智能技术,说明日立将“中国制造2025”看成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通过传播日立的相关技术,协助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上获得相关技术,并继续拓展中国业务。

强化在华的“绿色”与“智能”特色

在2015年11月23日日立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上,《经济》记者看到,中国电子商会、大量中国企业负责技术的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长等在会上做了发言。从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看,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中国国家、企业最为关心且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日立则从企业社会贡献(CSR)、节能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回应了中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

日立这些年特别重视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并及时将其业务范围调整为积极顺应中国产业需求,在调整中获得发展。在2015年12月4日的日立技术论坛召开之前,《经济》记者有机会采访了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及执行役常务、CTO(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开发集团长小岛启二。

本刊曾多次采访过小久保总代表,这次一见面,小久保再次强调了日立的中国总战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这里的业务。”小久保注意到,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特别是其中谈到的“中国制造2025”。从日立的角度看,中国提出的转型,意味着生产方式从过去使用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同样产品,转向开始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融合交流,以此来提升生产的效率,生产出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建设信息网络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这些与我们日立的技术或者我们开展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技术可以用于中国这些方面,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工作力度的主要动力。”小久保说。

消费者如果将观念停留在20年前,因为自己消费过日立家电,就认为日立是个家电厂家的话,这就与现实的日立存在巨大的差距。小久保希望《经济》杂志向中国读者这样介绍现在的日立,他说:“日立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基础设施、生产和IT技术方面都拥有很好的技术及能力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换句话说,日立与西门子、通用电气(GE)等公司一样,可以制造出生产装置,但比这些企业多了IT技术。但同时日立也具有与IBM等公司相同的业务,是一家拥有信息技术的企业。两者兼而有之,让日立的企业特点别具一格。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便是这种特色的体现之一。小岛启二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日立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局势十分复杂,诸多课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能源环境的问题、食物和水资源的问题,还有交通系统的问题,再加上网络安全的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研发新技术,围绕这些新的问题来思考如何与客户协同创新,共同解决。”在制造领域,日立从自己保有的大量技术中,着重从智能与绿色两个方面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并同时扩大在华业务。

智能及绿色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经济》记者在1上述日立技术论坛上,看到了该公司在地下管网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并请小岛启二CTO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开发与运营状况。小岛说:“在日本,日立在此方面做的主要是对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管网信息进行维护,以及在地下管网进行设计规划时进行模拟仿真。”为此,日立正在推进一个描绘与地下管网相关的地图坐标信息系统(日立称之为“四维地图系统”)的研发项目。地下管网随时会发生变化,日立所开展的研究,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体现地下管网的变化情况。

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地下管网分属于不同的供电或者燃气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把所有的地下管网综合在一起的统一数据库。因此,在日本也会发生进行挖掘工程前因没能完全掌握地下情况,而破坏了其他管网的事故。日立正在以智能化技术帮助解决这些课题。小岛说,中国在建设新城市、改造城市公共设施时,“建设全市综合地下管廊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会给日立带来很好的商机”。

绿色及智能制造技术是如何在日立公司中诞生的?在检测方面常年积累的优势技术,是让日立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岛对《经济》记者说,“日立的研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种研发工作的起源是,考虑到客户在使用日立最初生产的产品时,可能会发生操作不畅或者故障,为此日立专门成立了解析相应原因的研究部门。当时最需要的是检测技术。在百余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之下,日立的检测技术已经是全球一流水平。”

从与日立技术论坛同时开设的技术展示会场上,《经济》记者看到,静脉识别技术、脸部识别等检测技术均在这里有所展示。日立开发出了全球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检测精度达到43皮米(PM),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氢原子内部,能够对磁场及电池等材料进行检测,以帮助更好地进行研发。使用这种电子显微镜技术,日立制造出了很多优势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半导体检测设备,它能对半导体的各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检测,并占有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检测技术方面日立领先于全球。”小岛非常自豪地说。

除了特别高精尖的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由于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感,因此日立的技术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2016年中国在环保及新城市建设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日立及时地向中国政府、企业高密度展示自己的技术特点,在满足中国对技术的需求的同时,也一定能进一步把握住中国商机。

“目前我们在华员工达到了5万人,在华的企业数量一共是182家。日立在华的销售额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其中85%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所获得的。”小久保对《经济》记者说。2016年,日立将用其绿色技术及智能技术开拓中国市场,应该能做得更好更大。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