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00:00:00
来 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机器人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并提出了5类基础共性标准与5类关键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其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并提出了5类基础共性标准与5类关键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其中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标准亦包含其中。

工业机器人

受此利好提振,我国智能制造建设将在2016年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迎来发展良机。

概念与优势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

与工厂线上的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实现人工难以实现的精细化操作与标准化操作,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也可从事危险与危害性工作。基于上述优势,工业机器人取代传统人力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的发展新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背景

我国劳动者的平均时薪已经从10年前的4.35美元飙涨至12.47美元,而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与老龄化威胁下劳动力资源紧张,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产业不断打开。

其一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中的人口红利优势丧失,工厂难以承受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其二是人口老龄化威胁下,劳动力资源紧张,工厂面临无人可用的发展威胁。两大因素作用下,国内富士康等工厂开始摆脱固有思维,接纳工业机器人,开始了“机器换人”时代。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

和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类似,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应用行业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气和化工(塑料和橡胶),只是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目前,汽车行业机器人占比约为40%,而电子制造行业占比为28%,橡胶与塑料占比10%。

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外资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市场。

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2001-201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远高于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的10%。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4年我国共售出5.6万台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全球销售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4年末,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16.2万台。

201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半数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而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销量仅为1.6万台。国产工业机器人面临核心技术不强、产品转化率低、资金运转困难的尴尬现状,这使得外资品牌得以牢牢占据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

可喜的是,工业机器人的问题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为顺应中国智能制造转型需要,我国在未来将更进一步支持工业机器人研发,补贴也将倾向研发环节;与此同时,针对工业机器人融资难的问题,一些快速融资的手段如PPP与互联网金融等,将被鼓励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中。

工业机器人前景

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中国每万名工人中仅有30个机器人,而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有62个机器人。目前日本的密集度是中国的11倍、德国10倍、北美为5倍,中国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未来工业机器人三大应用行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制造和塑胶与塑料行业机器人密集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且处于风口的电子制造行业有可能超过汽车行业成为工业机器人使用最广泛的行业。

前瞻预计,在政策力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未来我国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长,至2017年我国机器人总量将由2014年末的16.2万台增长42.8万台,一举超于欧洲最大的五个经济体和北美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