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 00:00:00
来 源
电子产品世界
机器人
富士康是中国OEM巨头,意味着也是世界OEM巨头。如果它引进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的工作,影响的可不仅只是富士康自己。  虽然争议颇多,富士康也早就在半秘密地进行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小规模的应用。  为了满足苹果等代工客户的需要  如果代工厂不能自己

富士康是中国OEM巨头,意味着也是世界OEM巨头。如果它引进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的工作,影响的可不仅只是富士康自己。

虽然争议颇多,富士康也早就在半秘密地进行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小规模的应用。

为了满足苹果等代工客户的需要

“如果代工厂不能自己设计出一套设备,去实现苹果等客户的要求,苹果就会指定它认可的、匹配的品牌机器人,甚至整个生产系统进入富士康的车间。”

iPhone的设计足以消灭一些工人的岗位。譬如iPhone5手机后盖的制造,要通过精细到头发丝那样的激光工艺,把微小的零件焊接到后盖上——这可以让技术工人操纵激光焊接机来完成,或者,干脆让机器人操作激光焊接机。

“富士康很大,生产能力很强,但并非无所不能。”莱恩精机副总经理崔丽君说,“苹果的标准,往往决定了富士康引入特定品牌的机器人。譬如,某些微细螺丝的规格,被要求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

看起来,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富士康必须自行研发机器人的理由:为了满足苹果等代工客户的需要,富士康需要引入工业机器人,投资成本每年将以千万元起计。

富士康的生产线需要引进机器人

条件成熟

富士康普工现在的工资水平是多少?笔者没有统计确切数据,但富士康数次提升底薪导致整个行业都被迫上涨人力成本是事实,这是促使富士康引进机器人的一大诱因。

新一代工人自我意识的提升,已经不愿意从事机械的一个动作重复一千遍的工作;招工普遍困难——据小编在富士康工作的朋友透露:富士康有个规定,哪位员工引荐了一个工人并且该工人做满了3个月以上,该员工就可以获得数百元的奖励。普工的短缺也迫使富士康把目光投向那些更“听话”、“无怨无悔”的机器人。

还有一个直接的因素:iPhone5和iPadmini出来之后需要新建一条生产线,这些能给机器人带来更多参与生产的机会。iPhone的设计,使那些拥有精度、柔顺性乃至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找到了电子制造自动化发展的空间。譬如,iPhone5里面已出现了只有1.5毫米大小的螺母,肉眼和人手无法处理向其打进螺丝的工作。

这些因素,是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研发、应用进程的催化剂。

富士康目前机器人向生产线推进到什么地步了?

2007年1月15日,富士康的AR(AutomationRobotics,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在深圳正式成立,专职研发工业机器人。在运作的第一年,这个隶属于鸿超准事业群的单位,就制造出A-05、A-16和S-05三种机器人系列的雏形;

2009年,三个系列的FOXBOT已经迅速发展出A、B、C、P、S、F等6个系列,接近15种具体的工业机器人;

2010年,绿色的FOXBOT开始在山西晋城批量制造,正式成为富士康的一员;

在深圳观澜的富士康iPhone5生产线上,FOXBOT运作在成行结队的数控机床之间。

在昆山的富士康工厂,FOXBOT对iPad后盖做打磨的工作,但喷漆和点胶等工位,仍需其它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帮助。

在郑州,曾经被质疑工作环境恶劣的富士康金属加工厂,经历工人骚动等事件以后,FOXBOT正被加紧推进到生产线上。

在越南北江,富士康工厂也在内部宣布,即将引入FOXBOT。

对就业情况的影响?

很自然能想到,机器人替代人工,意味着被替代的那些工人会因此失业。

但这种转变是逐点、逐段发生的。大部分正在富士康工作的工人对机器人的态度并不那么消极,在深圳、昆山,工人们说“目前工作还很好找”;而在太原、郑州和成都等富士康的新工业区,工人们还在接受严苛的生产训练——就像各种调查曾描述的那样。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将被取代。

所以暂时来看,机器人的应用不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大的影响。

质疑

虽然制造业对机器人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但机器人大范围普及的时代来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

1、技术限制。

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人工操作无法替代。“机器人在一些基本任务上表现得十分出色,但是在更加精细的配装工作方面,我们人类则更具优势。”abb的高级首席科学家GeorgeZhang认为,富士康将会逐步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人完成配装工作——“但是至少也要等到iPhone6之后才会出现。”

“工人们依靠的不单单是手和眼,还有手指的触觉。触觉能准确地判断胶纸是否贴牢,或者帮助工人们做出轻捏USB胶塞,然后按到机壳上的动作。这一类工作,如果用机械手那种固定强硬的力度来做,会造成大量工件的损伤。”昆山富士康生产车间某科长说。

另一方面,机器人研发的核心技术手段不达标:机器人里面的关键传动零部件,仍然被日本垄断。

2、成本

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在富士康,工业机器人代替一个普工的成本标准是11.6万元。”这大约是3个普工一年的工资额。

类似的价格评估方式,已经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流行起来了。相关人士为富士康算了一笔账:iPhone5的生产线要完全自主自动化的话,至少还需要数百亿元的投资规模。看起来郭台铭的机器人之路离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