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4.0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如何塑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去年5月,“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制定了“路线图”与“时间表”。与此同时,嘉兴的制造业发展也在积极图变。
应势而动,年初我市提出打造“制造业大市”的发展目标,并提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目前,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一揽子”政策已经出台,“一盘棋”布局已经谋定,一系列举措正在推行。
2016年,抢占制造业“智”高点,嘉兴心动,更有行动。
▲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
冰箱压缩机产业规模居全球前列,智能微型逆变器填补国内光伏系统空白,电链锯出口量居国内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自润滑轴承生产基地……近几年,随着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嘉兴在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不少“之最”和“第一”,直观地反映了“嘉兴智造”实力的不断增强。
2015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24亿元,实现增加值360.7亿元,同比增长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9%,比2014年提高了0.64个百分点。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产值达到240亿元左右,约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而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梯等特种设备等。
“当前嘉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已经拥有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研制能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企业,二是各县(市、区)培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三是智能制造装备业正悄然崛起。”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分析说。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通过外引内培,我市拥有了不少“明星”企业。外引的,有从德国引进的注塑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绝对的行业冠军;还有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的美国哈挺机床,也是拥有120年历史的老牌强企;此外嘉善的田中精机则可以称得上是绕线机行业的鼻祖。而我市自己培育的不少企业也很牛,比如海宁洁华,在国内袋式除尘设备生产领域,算得上是规模较大、技术领先;天通吉成首创的超圆盘式污泥干燥机,为国内污泥处置技术明确了方向;做冰箱压缩机整机的加西贝拉全球单一地区产量第一……
说完企业看园区。多个特色园区的崛起,显示着我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开始显现集聚态势。如嘉善姚庄工业园的精密机械制造园,已拥有精密机械制造企业206家;海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电关联装备园,主打现代核电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知名度很高;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种升降设备基地,已集聚规上企业10家,年产值30多亿元;南湖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也已集聚汽配企业近20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还表现在另一发展趋势的出现,那就是智能制造装备业的悄然崛起。目前,我市已培育和引进浙江瑞宏等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工业机器人企业,集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档数控机床企业,也在一批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如华嶺机电研制的“数控机床高精度大推力直线电机”、格鲁博机械有限公司的“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电机定子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2016年,要破2000亿
2015年,从发展速度看,我市装备制造业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全省第一。2016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市还将加大推进力度,助力装备制造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今年,我市在新年伊始就提出了打造“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并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内容。政策也鲜明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开年第一个月,《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另一份《嘉兴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也已经进入最后的签发流程。
那么,嘉兴将怎样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从面上来说,着重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及新能源装备、环保装备、临港装备、农林机械、核电关联装备、特种设备、电力电器、通信设备等九大领域和关键基础件;从线上来说,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和农林机械三大产业链;从点上来说,重点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卓卫明从三个层次解析我市的“谋兵布阵”。
有了方向,更要有量化的目标和配合的行动。围绕这两点,我市提出了2016年的“一个工程”和“四个行动”。
“一个工程”被称为“1112”工程,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了一个发展目标。第一个“1”指培育基地、工业园区10个,第二个“1”指培育龙头骨干企业10家,第三个“1”指培育核心配套企业100家,最后一个“2”则是指全市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
着眼于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更着眼于未来这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市还研究制定了“四大行动”。具体内容包括:实施招商引智行动,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研究院;实施新产品推进行动,引导企业加大新装备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及市场拓展力度;实施协同创新行动,将推进一批集成项目,完善一条产业链;通过示范应用行动,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装备产品智能化、服务管理智能化。
“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提升装备集成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市经信委技装处处长张镁利介绍说。
为了推进装备制造业驶入“快车道”,这一次我市还拿出了给力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助力发展的“真金白银”。日前,嘉兴工业园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专业园被评定为市级现代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园,也因此可以获得300万元资金奖励。在《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这样的政策还有不少。比如,对新引进实际到位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新引进实际到位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软件企业,且位居智能制造整机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具有核心技术的,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内、省内、市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的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专项补助。
▲建协会、引外脑 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再升级
推进装备制造业再升级,我市企业和政府都已积极行动起来。
就在前几天,由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宏机器人有限公司、海盐杭州湾智能装备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日立解决方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发起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会正式获批成立。
“协会今后将开展行业服务与协调工作,完善机器人、机械装备、自动化产业和应用链,形成协会成员之间有效的合作、产品配套体系和推广应用;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推动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等。”协会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我市经信委还与工业4.0俱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引进外力。
据悉,工业4.0俱乐部是国内第一家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我们一直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业4.0俱乐部秘书长杜玉河说。
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俱乐部已拥有5000名会员、3000家企业。俱乐部通过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组织工业4.0论坛讲座,与工信部、工业4.0创新平台、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汇聚了大量工业4.0的高端资源,融汇了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与一线企业家资源,已成为线上线下、多合作渠道、各方力量连接的关键节点。
此次牵手后,我市将联手工业4.0俱乐部,立足各自优势,以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为重点,在智能制造相关的交流对接、平台搭建、智能支撑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今后,俱乐部将利用所汇聚的工业4.0高端资源,推进研究院、企业家、专家等资源与嘉兴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对接。同时,将与嘉兴共同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协助嘉兴推进智能制造,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项目论证、人才培训等做好支撑服务。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