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7 00:00:00
来 源
经济日报
机器人
广东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越来越少被提起;相反,每当中国制造遭受诸如倒闭潮搬迁潮用工荒之类的质疑时,外界都会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东莞。  东莞如今究竟怎么样?春节期间,记者赴东莞调研发

广东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越来越少被提起;相反,每当“中国制造”遭受诸如“倒闭潮”“搬迁潮”“用工荒”之类的质疑时,外界都会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东莞。

东莞如今究竟怎么样?春节期间,记者赴东莞调研发现,顶着质疑和压力,2015年,东莞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经济总量正式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进出口增幅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市场主体数量等20多项指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外界看东莞就像看天气,本来是雾,但大家可能觉得是霾。”在经历数年艰苦的“爬坡升级”之后,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如今终于可以自信地笑谈经济形势。

有进有退 业态更新

说到东莞遭受“倒闭潮”,很多人都对2014年诺基亚东莞工厂解散带来的舆论风暴记忆犹新。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南城的诺基亚工厂旧址探访时却惊讶地发现,时隔一年多,这里不仅未见破败,相反,新粉刷的橙红色大楼、绿树成荫的花园、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无不显示出盎然生机。原来,昔日工厂已变身为充满活力的电商产业园。

这里的新主人——广东聚大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锡林向记者介绍了产业园的前世今生。1995年诺基亚东莞工厂建成后,曾是南城最耀眼的明星企业,到2013年被微软收购时,工厂累计生产10亿部手机,工人最多时近万人。2014年,随着微软裁员,诺基亚厂区遭到解散。

去年3月,聚大电商产业园接手诺基亚工厂生活区,着手将原来的宿舍大楼改造为电商办公楼。“改造后的产业园出租面积达2万平方米左右,能容纳上百家电商企业,目前园区95%的办公楼都已出租,有70多家电商入驻,包括神州租车、美誉标识等知名企业。”张锡林说。

谈到产业园的未来,张锡林信心十足。“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电商企业的保姆管家’,园区不仅聘请了专业电商导师定期为企业做免费指导培训,还引进了物流公司、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手把手’为入驻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从诺基亚与聚大的“一退一进”可以看出,诺基亚、万事达等代工厂的关停,并未对东莞引以为傲的手机等3C制造业带来重大冲击。“事实上,低端的手机代工正被新兴的智能手机产业取代。”东莞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张宇晴说。目前,东莞汇聚了华为、OPPO、金立等知名智能手机品牌,201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

那么,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真的能在东莞这片传统产业的旧土壤中落地生根吗?“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新业态确实在快速发展。去年东莞电子商务交易额3510亿元,增长21%;与此相关,现代物流业也迅猛增长,去年快递业务量增长61.9%,收入增长46.2%,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说。

由此,我们发现了东莞得以春暖复苏的奥秘——虽然以低成本为优势的加工贸易经济有所衰减,但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快速兴起,成为发展的新动力。

“东莞仍然是一片投资的热土!”面对东莞被外资抛弃、迎来新一波倒闭潮等传言,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笃定地说。

笃定的背后是坚实的数据支撑:去年东莞共关停外资企业约500家,但市场主体数却在连年增长,目前已达72万家,其中不乏优质外资企业。去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而且外商投资还出现了喜人的新动向——2015年外商在服务业上的投资首次超过制造业。东莞利用外资从“制造业主导”迈入“服务业时代”。

转型“双翼” 迈向高端

东莞,曾诞生全国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这片仅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着11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仍是东莞经济的重要支撑。

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下消亡了,但更多的企业成功转型。

走进扎根东莞已25年的港资企业——环球石材公司,记者脑中关于石材行业既脏又乱的印象立刻被颠覆:一条长达800米的人造石生产线上,配料、搅拌、压制成型、磨切……所有繁重的工艺流程均由机器自动完成,现场仅有15个衣着整洁的工作人员操控辅助。

“这条世界级的CEMSTONE人造石生产线是从意大利引进的,连同土地及厂房等投资共计3亿元,去年11月才正式投产,年产能达60万平方米,目前产品已基本被预订光。生产线采用5道电脑控制布料构图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石不仅在外观上无限接近天然石,品质也更加优良。”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环球石材董事长朱新胜则告诉记者,“过去,中国石材业依靠的是国内人工、土地、石材资源低廉的成本优势,在世界顶级石材项目中少有中国石材界的身影。我们不惜巨资引入全自动生产线,就是希望弥补国内高端人造石的市场空白。”他说,天然石行业已进入薄利时代,未来公司将在人造石领域加速布局,5年间将引进三条CEMSTONE生产线。同时,公司也着手创新商业模式,正在研发国际电商平台,未来生产线扩容后的产能,将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

一边加紧“机器换人”,以“智造”取代“制造”,一边搭乘“互联网+”快车,用新模式将制造带入价值链高端——类似环球石材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东莞的家具、服装、电子、玩具等传统优势制造领域比比皆是。智能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传统制造腾飞的双翼。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一些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发现,“互联网+东莞制造”蔚然成风,网络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成为制造业的新潮流。在城市之窗家具有限公司,大约70%的订单来源于定制化生产。从2014年开始,这家从事了12年家具贴牌生产的企业,自主研发出了一套3D数码互动体验设计系统,从事“全屋定制”家居,通过这套系统,消费者不仅可以远程观看立体空间效果图,更可以追踪每一块板材的去向。“服务等软要素在制造业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传统家具企业需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公司总裁赵家尧说。

“互联网+家具定制”“互联网+服装定制”“互联网+玩具定制”“互联网+数字印刷”……如今,定制化生产模式已渗入“东莞制造”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直面消费者的行业。据统计,该市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具备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和动态调度的能力。由此带来的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升级,使制造业迈向了价值链高端。

“红娘”牵线 协同创新

在东莞,活跃着30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镇,从电子、家具到毛织、玩具乃至包装、物流,它们如同“世界工厂”的一个个车间,让一个个响亮的制造品牌从东莞走向世界。在低迷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它们的境况又如何?记者来到“中国模具名镇”横沥镇一探究竟。

走进横沥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海向记者展示了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液态金属。“它比不锈钢轻,又比不锈钢硬,是未来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新材料。”杨海介绍,利用液态金属高强度、高弹力、耐腐蚀等特点,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开发智能手表等市场。

一个小镇上的企业如何能研发出世界级的先进材料?杨海告诉记者,由横沥镇政府联合7所高校共建的模具协同创新中心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足不出镇,就可以接触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请他们为我们解决问题。”杨海说。

梅琼风博士是上海交通大学派驻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的代表,来横沥两年多,他深刻感受到与企业交流氛围的变化。“刚开始我给企业打电话,表明想去调研的意愿,企业十分质疑,甚至把我的号码列入‘骚扰电话’。”梅琼风笑道。随着交流的增加,梅琼风和团队得到了当地企业的信任。他们先后调研了近百家模具企业,将企业共性问题进行归类,研究各种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企业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能从中搜索出解决方案,再不用像以往一样孤军作战了。

梅琼风把协同创新中心比喻成“红娘”,这个角色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跟踪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然后安排双方“相亲”(调研座谈),面对面说需要、谈发展。如果双方都有“联姻”意愿,就签订“证书”(合作协议),共同协商如何培育下一代(成果产业化)。近3年来,协同创新中心已为该镇300多家模具企业提供科研服务,达成合作项目35项,推动模具企业从363家增加到目前的940多家。在协同创新模式下,去年横沥模具产值首次跨越百亿。

在东莞,类似横沥这样的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已经有12家。如桥头镇引进高校创新资源共建的环保包装协同创新中心,在包装材料、装备、印刷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虎门镇打造的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解决了设计、市场、销售等系列共性问题,使“服装名镇”的名头越来越响……这些创新平台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各类创新资源,使专业镇成为产业集群创新的主战场。

事实上,“傍科技大款”、以协同创新促产业升级不仅是专业镇的做法,更是整个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告诉记者,东莞正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发展,2015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正式落户东莞,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27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2015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85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61%和7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这些数据表明,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是有潜力的!”肖铮勇说。

转型风流 还看东莞

经历了近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寒潮之后,东莞迸出了梅花之清香,焕发了转型之新颜。这次,经济日报关注报道东莞,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字里行间深刻地把握了催生东莞春之声的动力源泉。这种关注不是简单的惊鸿一瞥,而是在特定的经济形势之下,特定的改革里程里,在举国共同投射的注意力中,惊喜发掘的转型样板。

民间早有流传,改革开放看广东,而东莞又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从此刻开始,关键词也许可以略有变换,那就是举国经济转型看广东,广东转型需东莞继续前行探索。东莞转型,扬帆江海,稳而快,准而切,会当击浪三千里;也如名家操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奏响了转型的动听音符。细心的读者或会发现,这是继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媒密集报道之后的,又一波专业打量东莞,探讨作为改革样板之东莞,如何再度晋级成转型标兵。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第一线。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在东莞,不能凭想当然地为东莞贴标签。诸多重量级媒体纷纷奔赴东莞,既为了寻求中国经济再出发之路,也为了从更近的角度来一睹这座制造名城如何“绿色”转身——变身国家森林城市。可以说,东莞每一镇街,每一处山林河流,每一处现代化的工厂,都在诉说着蜕变的故事,都在讲述创新驱动转型的探索。

从“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制造大市,东莞以壮士断腕之雄心,促低端制造转型,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创新要效益,向转型要未来。事实证明,东莞有这种魄力,缘于东莞积改革数十年的底蕴,才有此厚积薄发之成就。面向未来,东莞将更有条件担负起为整个中国积累改革向深处掘进的经验之重任,肩负起为中国经济转型探寻大道的重担。

事实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东莞给中国以惊奇,更给世界以信心。这里的外贸在逆势飙升,这里的科技创新在日新月异,这里捧出的经济数字再次证明实力。

众所周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东莞在这料峭春寒中能够迸出傲雪凌霜的报春第一枝,既有民间社会热情汹涌的原因,也是知识阶层勤奋钻研的结果,更在于东莞广大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执政勇于担当,密集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相关。

转型之要,在于创新先行,在于观念更前瞻,水准更超前。为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里部署,东莞各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革新理念,创新思想,大胆探索,至今思来,实不寻常。

可以说,东莞今日之成,在于创新驱动走在前列,在于对外开放合作走在前列,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也在于大力推动重点改革突破走在前列。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率启动商事改革,推动了东莞重大项目密集破土动工,以“六个东莞”引领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资本,也赢得了民心,更赢得了未来。

向前看,创新百舸争流;往后望,发展大浪奔涌。在历史的来来去去、潮涨潮歇里,是东莞人们建功当下、不废日夜的壮志雄心。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