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 00:00:00
来 源
中国搜索
机器人
核心提示:昨天,在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记者见到这位智能机器人。一米多高,外形像个小车,无声无息地灵活行走于书架之间。机器人找到摆书位置。  图书馆里转一圈,数十万册的书籍每一本的位置便清晰地记入大脑。最近,由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

核心提示: 昨天,在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记者见到这位智能机器人。一米多高,外形像个小车,无声无息地灵活行走于书架之间。
 

机器人找到摆书位置。

图书馆里转一圈,数十万册的书籍每一本的位置便清晰地记入“大脑”。最近,由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物联网测试与验证技术中心联合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在南大图书馆悄然“上岗”。

机器人自主寻找书的摆放位置

昨天,在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外文阅览室,记者见到这位智能机器人。一米多高,外形像个小车,无声无息地灵活行走于书架之间。

记者看到,这个车型机器人装着六本书沿书架行进,车上的液晶屏上显示着六本书的书名。很快,机器人停在一个书架前,工作人员拿起车上的一本书准确地插入书架的相应位置,液晶屏上的书名同时少了一本。接下来,第二本、第三本……很快,六本书都快速、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家,工作人员只需要完成装书架这一最后步骤就行。

据了解,以往图书馆管理员需要一本一本根据书的编号来寻找放书的位置,效率很低。而这个智能机器人则轻松搞定定位的问题。它还能优化找书路径,自主设计最短的路线。

四五小时读完20万本书

为什么机器人这么聪明?因为它的“脑子”里有一张“书籍地图”。南大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力军教授介绍,机器人有个可升降的读写天线,可以逐排逐层读取书架上的书,从而获取每一本书的具体位置。一般来说,有20万册书的图书区,机器人全部走一遍下来,只要四到五小时就能读完。像南大外文阅览室有10万藏书,只需要2个多小时就能读完。

对于娴熟的图书馆管理员来说,找到书的位置可能不是问题。但是阅览室一天下来,学生错放的书,让人足够头疼,根本不可能一一整理过来。这时候机器人就发挥大作用了,下班的时候让它继续“加班”,走一遍读一遍,错放的书籍也被精准定位了!记者看到,机器人扫过第4层书架时,书架上每一本书的信息都瞬间显示在屏幕上,包括“第4层”,中间夹杂着个别“第3层”,就是放错书架的书,显示“错架”。这些信息都被储存在机器人的“大脑”里。

有趣的是,这个机器人如果电不够了,还能自己“摸”到充电的地方,自主充电。它的轮子也很灵活,前后左右可以自由地平移。

每本书有一个“身份证”可识别

机器人为什么能读取每本书的信息,这和陈教授他们采用的RFID射频技术有关。原来,每本书都有一个“射频标签”,藏在书的某页,难以发现。这个标签记载了这本书的书名、位置信息、借还信息等等,相当于这本书的身份证。

“这个射频标签兼具以前的安全磁条和条形码两个功能,既能防盗报警,又能登记书的借还。”陈教授说,RFID射频技术使用无线电波而非光来读取信息,因此穿透力强,而且不需要与标签直接接触就能完成识别,实现自动化。其超薄的体型便于隐藏,超强的适应性可以透过泥浆、油污、塑料等读取信息。

自助借还书可以一摞一摞地来

除了智能机器人,和这个技术相关的门禁、借还书机器,构成了整个一套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记者拿起一本没有登记的书走出门禁,只听机器发出警报声,同时液晶屏上立马出现了这本书的名字。“以往每本书上是安全磁条,走出去会有报警声,但不显示书名。因为有了射频标签,被拿出去的是什么书一目了然。”

借还书机器也很神奇。记者把六本书堆在一起放在借还书台上,只见屏幕上马上出现了六本书的书名,点击“借书”就OK了,不需要任何工作人员辅助。还书也一样简单,拿三本书放在书台上,点击“还书”,这三本书就显示“已还”。据了解,以往图书馆虽然也有自助借还书机器,但必须一本一本打开来扫码才行。

据了解,这套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去年10月研发成功,申请了十几项专利。目前已在南大图书馆试运行三个月了,状态良好,并吸引了国内十几家高校的图书馆纷纷前来参观。陈教授透露,他们还在做相关的手机APP,届时可以在手机上为同学们提供找书的最优路径。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