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时间:2019年09月05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中央宣传部反非法反违禁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副局长杨梦东,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巡视员陈飞燕,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
内容: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参加今年第五场金秋新闻发布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教育App,也在快速发展,在教育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促进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有害信息等不少新的问题,给师生家长带来了困扰。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回应社会人民的关切,近日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也是国家层面发布的第一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今天我们就来向各位作介绍。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雷朝滋司长,中宣部反非法反违禁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杨梦东副局长,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巡视员陈飞燕局长,还有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先生。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中宣部出版局副巡视员张怀海先生、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袁广翔处长、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白谨毅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副调研员刘越先生,也欢迎他们出席。同时,也感谢各位对教育工作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下面我们首先请雷朝滋司长介绍《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总体情况。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雷朝滋:
各位媒体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为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简称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对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意见》的有关情况。
第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文件出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背景: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实施“互联网+教育”,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教育App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载体,规范教育App管理是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近几年,教育App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对“互联网+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应用泛滥、平台垄断等现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困扰,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媒体对此多有报道,反映问题较为尖锐,加强教育App治理的呼声十分强烈。
三是深化“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文件,对中小学学习类App乱象进行了集中治理。随着工作深入,我们发现不止中小学学习类App需要规范,教育系统迫切需要出台一个较全面、有力度的文件加强对教育App发展的统筹指导,产业界也热切期盼出台 政策明确监管标准,为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意见》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考虑。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准确界定规范范围。《意见》界定了教育App的内涵和外延,提出教育App是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App。《意见》规范的教育App大致分为三类:市场竞争提供、师生自主选用;学校企业合作、学校组织应用;学校自主开发、部署校内使用。
二是明确鼓励支持的政策基调。《意见》以促进教育App的发展作为政策出发点。引导规范管理是手段,有序健康发展是目标,规范管理是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对教育App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不设置准入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鼓励通过推荐优质教育App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头雁效应。鼓励通过购买优质教育App服务方式创新供给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意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梳理教育App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逐一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对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打好治理组合拳。同时,注重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共性问题,提出一致性要求。针对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功能类型、不同用户对象等差异性,提出个性化要求,避免“一刀切”。
四是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同行,协同治理。《意见》充分发挥教育App提供者、App分发平台、移动终端提供者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学生家长等社会各方作用,织牢常态化监管的笼子;充分利用监督、考核等手段,以协同治理做大教育App规范管理的同心圆。
第三,《意见》主要措施
《意见》共20条,从4个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第一方面是明确准入程序,提高供给质量。从供给侧出发,对教育App提供者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建立备案制度。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各省分头实施、企业属地备案的原则建立备案机制,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二是加强内容建设。明确呈现内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并对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服务主体等方面进行规范。三是规范数据管理。严格控制数据采集使用范围,严禁强迫用户授权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四是保障网络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推动建立安全审核和认证,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切身利益。
第二方面是压实主体责任,规范应用管理。从需求侧出发,压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App推荐、选用及运维中的责任。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管理责任体系。二是建立推荐机制。以省为单位探索建立优质教育App的推荐机制,为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正向引导。选用机制,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经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四是规范进校合作,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推荐使用的教育App遵循自愿原则,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以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五是促进整合共享。面向师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教育App,应当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综合性App,避免应用泛滥的问题。
第三方面是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教育App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教育App提供者、App分发平台、移动终端提供者等产业主体加强自律,共同落实监管要求,营造良好的业态环境。二是教育、网信、电信、公安、市场监管、扫黄打非等职能部门建立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规范教育APP管理。三是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家长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将教育App规范管理纳入督导、考核等工作中,建立选用退出负面清单和黑名单制度,形成常态化监管。
第四方面是加强支撑保障,确保落地见效。从技术规范、信息素养、采购机制等方面,为引导规范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工作台账,统筹协调“互联网+教育”的各项重点工作。二是健全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推动教育App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提高信息素养,以开学教育、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以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用网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信息素养。四是落实工作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为教育App规范管理提供必要支撑,鼓励学校通过购买优质教育APP服务的方式创新供给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最后,介绍我们落实意见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教育App的备案制度。制定并出台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方式、内容、对象和时间,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教育App提供者和教育机构的备案工作。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备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一省备案、全国有效”和全程网上办理。
通过数据共享,全面简化备案所需提供的材料,方便企业和学校备案,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开展教育App的专项清理。开展教育App专项行动,通过加强统筹管理,促进整合共享,规范信息采集等措施,防止教育App泛滥等问题,杜绝教育App使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门协同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集中治理利益绑架、信息泄露、低俗信息等问题,为广大师生营造清朗的网络学习空间。
三是促进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加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探索优质教育App的推荐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形成推荐名单,并向社会公开。通过“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新供给模式,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雷司长。下面我们请杨梦东局长介绍教育App治理工作的相关情况。
中央宣传部反非法反违禁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杨梦东:
各位媒体界朋友,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教育App有关治理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学校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已经成为提高青少年本领能力的重要方式,成为我国数字产业和教育产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据有关方面预测,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将超过2600亿元,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可谓方兴未艾、势头强劲。
在面对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容忽视。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现象日益突出,非法移动应用程序屡打不绝,甚至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出现过度娱乐化、低俗、性暗示内容泛滥问题,广大群众尤其是家长和教师意见很大,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专门组织开展了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互动作业”“同学帮”等十余个违法违规平台,下架了两百余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应用,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通过专项整治,行业风气得以提升,市场发展得到净化,社会反响良好。
这次《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文明、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学习环境的有力措施,是加强对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长效机制管理的重要举措。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意见》中的职责任务。
下一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将把查处教育App纳入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净网”专项行动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对相关应用侵权盗版行为予以打击,对传播低俗等不良信息行为予以整治,与教育部等部门一起,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规范网上文化秩序,共同努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共创清朗网络空间。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杨局长。下面我们请陈飞燕局长介绍打击教育App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巡视员 陈飞燕: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近年来,我国教育App发展快速,极大整合了社会资源,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渠道,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教育App存在运营发展不规范和履行安全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一些App放松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为了吸引用户,纵容或者主动发布涉黄涉赌和性暗示等信息;为了追求利益推送网络游戏广告、影视网红明星导流等信息;为了获取数据资源,违法违规采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严重污染青少年学习环境,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父母对此反映强烈,也引起了社会媒体、舆论广泛关注。
还有一些App不履行备案登记等基本义务,不落实网络实名、日志留存等基本制度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很高。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教育App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加强对违法违规教育App的安全整治和查处打击,依法清理下架了一大批存在恶意程序的App,依法整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App。
此次教育部牵头制定《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公安部积极参与,就教育App,对规范安全管理、落实安全义务、防范安全风险提出了系列要求。
一是应当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评。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标准要求,网络系统上线运行前,首先要确定安全等级,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由网络系统运营者或者其主管部门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经受理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向备案单位印发备案证明。备案单位获取备案证明后,要在全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荐目录中选取等级测评机构开展测评工作,并对测评发现的系统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是应当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按照《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今年5月,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出台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测评要求三个国家标准,这个修订的标准相对于之前,增加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安全扩展要求,教育App及其网络系统要按要求落实好这些安全保护的要求。
三是应当依法合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目前正在联合开展打击整治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行动,我们也将很快制定出台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判定标准。App运营单位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和四部门联合公告以及相关判定标准的要求,依法合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公安机关将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整治力度,对涉嫌犯罪的,将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予以严厉打击。
四是App应用商店应当落实上架审核和实名登记等制度措施。公安机关目前对应用商店实行属地责任管理制度,每日对上架App开展安全技术检测,及时清理下架具有恶意代码等安全风险和不实名登记的App。对不履行上架审核、实名登记等义务的应用商店,属地公安机关也将依法进行查处。
此外,公安机关还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就App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安全监管,对发布、传播涉黄涉赌等违法有害信息的App,将坚决依法予以查处。涉嫌刑事犯罪的,也将坚决依法从重从严进行打击。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按照职责加大对教育App、应用商店、移动终端制造商等的安全监管力度,指导督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净化上网环境,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续梅:
感谢陈飞燕局长。广东省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监管教育App的办法,下面请李璧亮督学介绍规范教育App管理的有关做法。
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 李璧亮:
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办等部门专项排查整治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的行动部署,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监管办法,将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全部纳入前置审查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切实加强学习类App管理。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广东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以及省直各部门高度重视校园学习类App的管理,站在维护全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和巩固中小学生移动互联网德育阵地的高度加以规范。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做了专门批示,省教育厅积极牵头抓好落实。
2018年12月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先后4次发文,对全省中小学学习类App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在这基础上,省教育厅统筹网信、通信管理局、公安、扫黄打非、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牵头制定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在省级层面建立学习类App内容审查机制。这个管理暂行办法全文接近2万字,对管理范围、申报指引、审查程序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学习类App审查管理提供了清晰科学的指导依据。
第二,锐意改革创新,破解管理难题。针对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的互联网产品特点,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直接审查,一次审查、全省通用,也就是说,各个市、县、学校不用再逐级审查,大大减轻了基层审查工作量和企业申报负担。在审查期间,采用网上申报,通过邮件和网络平台就能够完成申报审查,企业不用跑现场;我们还通过开通工作QQ群,全程为企业答疑解惑;开发广东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学习类App”网站专栏、依托“广东教育”“广东现代教育”微信公众号链接小程序,全方位提供黑白名单查询、政策发布、产品申报、投诉举报的方式和渠道,便利学生进行监督、学校选用、企业申报。
第三,实行动态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建立所有涉及中小学校校园学习类App产品信息数据库,对App中出现违法违规内容的企业随时进行监管处置,从源头上消除有害校园学习类App。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动态、实时监测企业产品,对出现问题且查实的企业,采用黄牌、红牌进行处理。发动广大学生、家长用户监督校园学习类App企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相关问题一旦查证属实,严肃处理、全省通报。明确规定各市、县、学校推荐学生使用校园学习类App,必须从白名单产品库里选取,对擅自推荐不在白名单内的校园学习类App,或者跟企业存在利益输送行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严肃处理。
自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以来,广东省合计审查通过三批学习类App,将170款产品列入“白名单”,并通过正式文件印发到全省各市、县和中小学,供各学校自主选用。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展管理范围。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总结和提炼校园App审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教学、科研、家校互动等服务于教职员工、学生使用的教育App一并纳入管理范围。二是提高监管精度。结合教育App数量众多、技术性强等特点,我们将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对教育App的技术、安全一并加强测评抽检,强化后期动态监管阶段的抽查、监测,提高审查管理的精确度。
三是鼓励社会监督。家长是中小学生的监护人,监督孩子使用教育类App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监护、管理责任,加强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等电子产品的引导、监督。四是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教育App主办者严格遵照国家和教育部各项规定,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教育政策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李督学。下面我们就进入答问环节。
光明日报记者:
我比较关注《意见》关于教育App提供者的备案制度,请问这个备案制度的考虑是什么?另外刚才雷司长提到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办法,大概何时出台?以及对落实这个备案制度将有哪些明确规定?谢谢。
雷朝滋:
备案制度是八部门发布的《意见》明确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规范教育App管理的重要基础。我想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建立备案制度,是基于什么考虑。这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明确取消了网站、网校审批许可,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网站网校审批取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教育App监管的方向。
二是建立备案制度,是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可准确掌握教育App供需双方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教育App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引导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是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在《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备案制度。
我们部里面也正在研究制定备案制度的办法,这里面有四个方面的考虑,教育App的备案我们提出的原则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各省分头实施,企业属地备案的原则开展。国家统一标准,就是指教育部要制定教育App备案的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的主体、备案的时间、备案内容和备案流程。
各省分头实施,就是明确以省为单位,推动备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的教育App提供者和教育机构进行备案。企业属地备案,是指教育App提供者为企业的,要到注册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一省备案、全国有效。教育App提供者为学校的,按照属地关系到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优化备案服务。教育部将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备案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同时简化备案程序的提供材料,方便企业和学校备案,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备案结果网上公示,公众和机构均可查询,为社会监督提供便利。这是落实备案制度四个方面的考虑和措施。我们已经形成了备案管理的办法初稿,将于近期进一步征求意见,计划在9月底前印发管理办法。按照《意见》的安排,现有App的备案工作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中国青年报记者:
李主任,对于广东省加强学习类App管理的做法,您是否了解企业和学校的反响?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还有哪些难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李璧亮:
我们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个管理办法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受理了370多个产品,同时列入“白名单”的有170个。应该说,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大力推进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响应“放管服”和为基层服务,针对基层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给予回应。
广东省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优化审核程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明确了“双审查”制度,我们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优化整个流程。就是说,由省级监管部门直接审查,一次审查,全省通用。县、市、学校不用逐级审查,这样降低了基层和学校的负担,也给企业减了负。
二是明确审核的标准。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做好内容审查的基本门槛,不去干涉企业经营功能的前提下,来制定有关标准,全程公开透明,整个审核也非常高效。
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在企业进行申报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网上服务,而且整个检测过程都是免费的,同时我们开通QQ群等进行政策解读和答疑。我们的管理办法在出台过程中是跟企业开过多次座谈会的,有许多好的做法和规定都是企业给我们献计献策,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所以应该说,这个管理办法出台之后,企业感觉到非常好用。
我觉得,我们整个做法可以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非常深得人心。大大减轻了市县教育部门、企业、学校的负担。我们国内的主要媒体、网站都给了相当多的报道,而且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学校认为我们这种做法解决了他们不会选、不敢选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认为我们给他们减负,而且提供了非常好的专业指导。所以,新学期开学,各地的学校按照我们的要求,正在自主选择适合的产品,应该说这也为广东校园学习类App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谢谢。
新京报记者:
现在有不少学生反映说自己被App绑架了,特别是在高校里面,打热水用App,跑步使用App,连WIFI用一个,刷网课用一个,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扰。请问,这次开展的App的清理专项行动里,有没有对校园内App泛滥的问题采取什么治理措施?谢谢。
雷朝滋:
关于你提到的高校App泛滥问题,今年3月,我们已经开展了一次教育App的专项调研,抽取了一百所高校,对高校的教育App应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调研情况看,总体情况还是好的,89所高校App数量都在5个以下,确实也有少数高校开发引进的App超过了20个,存在App泛滥问题,给师生造成了困扰。就像刚才记者朋友讲的,打热水也要App,跑步也要App,为切实治理App泛滥问题,教育部将于近期启动专项行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统筹管理,治理应用乱象。
一是加强教育App开发的统筹管理。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开发教育App,并要求学生使用的,必须经过学校批准立项,不得擅自开发。
二是加强教育App选用的统筹管理。选用教育App要充分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
三是加强教育App整合共享的统筹管理。严格控制本单位教育App的数量,同一业务不同层次,不得开发多个App。
四是加强教育App数据的统筹管理。采集个人信息,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应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第三方App采集个人信息,应与学校签订数据安全协议,不得向用户重复采取个人信息。严格限制采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广大师生、家长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我们检验治理教育App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在治理过程中,教育部将注重典型示范、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清理促整合,以规范促发展,切实优化师生的应用体验,减轻师生的负担,减少对师生的干扰,切实营造教育App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据我了解,现在的教育类App非常多,可能多达十几万种。这次《意见》当中提出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请问咱们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雷朝滋:
记者朋友关心长效监管机制,确实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在《意见》中单独设置了一章,对建立教育App的监管体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系列要求。根据 《意见》的要求,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教育App的监管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标准规范制定。《意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教育App监管的标准,在内容管理、数据规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划出了红线,指明了方向。教育App仍然处于发展期,对教育App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教育App的标准规范,细化落实工作要求。
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管。教育部将加强和职能部门、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监测通报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通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并进行及时反馈。基于隐患修复和投诉举报信息,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对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教育App减少检查次数,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教育App增加检查次数,让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时时不安。
三是做大监管的同心圆。贯彻落实互联网+监管的要求,会同网信、电信主管、公安、市场监管、“扫黄打非”等部门实施联合监管,发挥教育App提供者、App分发平台、移动终端制造商等主体作用。规范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建立意见反馈和投诉举报渠道,发挥专业机构、专家、家长等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监管,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谢谢。
续梅:
答问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尤其是来自外部委的嘉宾,大家能来出席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就是以实际行动在支持教育工作。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