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5 14:28:15
来 源
中存储
IT业界
“大牛家”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即在线图文、网络电话、线下约见。

易观咨询近日发布了《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从用户数量上开看,喜马拉雅、得到、得到、分答(在行)牢牢占据着知识共享3.0时代——知识变现平台的头四把交椅。然而他们彼此之间依然存在着微妙的异同。

张俊老师曾在《为何说从映客到分答,中国互联网背后的商业逻辑已然改变》一文中指出:知识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纯粹的学术意义的知识、可实施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加工过的“干货型”的知识以及资讯八卦。

有趣的是,这似乎不仅仅是对知识信息的分类,也是对当下知识信息变现的难度进行了一个排序。

喜马拉雅主打的是“知识课程与知识节目”,这与得到提供的“知识精读”服务都更加贴近于“加工过的‘干货型’的知识”;而继承了一贯风格调性和社区氛围的知乎live,虽然有比较好的现场感,但还是以“干货型”的知识居多,间杂一些比较轻松的生活方式或经验技能的分享;分答在问世初期,占主导地位的内容其实是资讯八卦,而最近分答也开始把内容的指向调整到“干货型”的知识分享上来,倒是与分答同在果壳旗下的另一款产品——主打“知识咨询”的在行,更加强调“可实施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资讯八卦及经过加工的“干货型”的知识最受到目前主流知识变现平台的看好,变现能力也最强;最严肃的“纯粹的学术意义的知识”的变现尚未有成功的案例;而可供实施操作的知识解决方案领域目前以“在行”马首是瞻,尚且存在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就在在行把“知识咨询”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带给每一个渴望见到知识大咖的普通人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大牛家”的平台悄悄诞生,并快速聚集了3000多位企业专家,专门为公司企业提供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知识咨询和专家对接,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具有想象力的尝试。

“大牛家”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即在线图文、网络电话、线下约见。用户可以按照所需咨询专家的行业分类进行查找,也可以直接搜索关键词,找到对应领域的专家。进入专家的详情页,用户仿佛进入一个企业知识的淘宝——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位专家的个人简介、擅长方向、工作经验、项目经验等等,从而从多方面判断哪位专家适合解决自己的问题。

前不久,他们还推出了新玩法——悬赏问答,这在一对一的问题征询模式之外,为用户提供了一对多征询意见的可能。“悬赏问答”的基本规则是——企业提出问题并给出悬赏金额,以悬赏的形式征集答案;专家可以进行回答,其他人可以对专家的回答付费查看并点赞;得到赞数最多的答案获得悬赏奖励。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定——不同于常见的以“悬赏——采纳”为模式的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大牛家”的“悬赏问答”中,悬赏金额被获得“赞”数最多的答案得到。这看上去似乎有一点像“百度知道+知乎”,事实上,这个玩法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提问者获得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在企业经营领域,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好坏答案,企业所需要的,恰恰是把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聚在一起,采集各家之言,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设计,的确是深谙企业用户的需求习惯的。

事实上,为企业对接“外脑”专家的公司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有一些专业的咨询公司,如GLG(格理集团)、BCC(商霖华通)、Capvision(凯盛专家)等都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且占据了庞大的市场规模。但从本质上看,“大牛家”与这些咨询公司并不存在可比性。一方面,其本身并不是咨询服务的提供者,而是开放了一个知识供应与需求自由对接的透明平台。另一方面,从服务内容上看,“大牛家”能够深入更多细碎具体,但存在明确知识壁垒的问题,如:“初创企业使用云服务器,遇到大流量的DDos攻击如何应对?”,“Java开发的应用与微软ADFS集成SSO”。这些问题通过即时的手段与相关的专业人士沟通解决,显然要比找咨询公司方便得多。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变现的一年”。付费获取知识正在成为冉冉升起的城市新中产阶层的新风尚,不管是干货知识还是娱乐八卦,似乎都已经找到了自己可靠的付费之路。现在终于轮到那些“沉重”的专业知识了,还会有机会吗?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