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谷歌贵阳体验中心。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军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启再次创业。中图为朗玛公司的员工办公区域。(资料图片) 下图位于贵阳高新区内的启林创客小镇一角。高新萱摄
走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西部人才城的“新三线咖啡吧”,不少青年人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儿,一边品着咖啡,一边交流。作为新兴的创业孵化器,“新三线咖啡吧”使草根创业者与投资人互相连接,促成科技与资本结合,目前已成功孵化了一大批以互联网科技为主的创业项目。
贵阳高新区也是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贵阳试验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借助大数据的东风,贵阳高新区乘“云”而上,实现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2015年,贵阳高新区已培育、聚集大数据及相关企业1469家,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
完善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贵州科学城以中国科学院贵州科技创新园为核心区,是贵州省为吸引省内外科技人才、实现技术和成果转化而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具备科技研发、人才服务、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功能。自去年启用以来,贵州科学城已在矿产资源清洁综合利用、中药民族药、绿色化工与先进材料、喀斯特山地生物资源利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集成和工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
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明晋认为,“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载体,贵州科学城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贵阳国家高新区聚集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加快发展的首位,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适合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加快转换发展动力。
“十二五”时期,贵阳国家高新区相继出台了“创新十条”“创客十条”“大数据十条”等政策文件,突出以大数据为引领,从资金资助、场所提供、人才公寓、财税优惠、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优惠或支持,并引导了一批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创新企业、创新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在高新区快速聚集,形成了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体的高层次知识创新体系、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的高品质服务支撑体系和以创新环境营造为重点的高效率科技促进体系。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期间,贵阳高新区还发布了“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根据相关政策,凡在该区从事大数据技术研发创新的研发平台及企业等创新主体,最高可获得一次性500万元的扶持奖励。
此外,贵阳高新区采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自建或共建的形式,引进和支持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专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公共专业技术测试平台,聚集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截至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集聚研发机构133家、两院院士1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名、高层次人才2272名,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预计到2020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将聚集研发机构290家以上,创新服务机构330家以上,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超过20个。
营造环境激发创业热情
家里的水喝光了,但送水站却下班了;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翻遍钱包也没有找到零钱……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痛点”,贵州博大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有针对性地研发出了电子现金微型超市、电子现金水超市等一系列智能终端。通过该系统,一张金融IC卡就能轻松搞定一系列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博大智能已在贵阳相关社区、商场、银行、学校等场所投放了400多台电子现金微型超市、电子现金水超市,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同时,该企业还在公交车、出租车上安装智能终端,贵阳已有数千台出租车实现了“拍卡付钱”。
在总结创业成功的原因时,贵州博大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涛认为,一方面企业瞄准了社会“痛点”,挖掘并满足了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高新区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为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活力,贵阳高新区以建成大数据“双创”引领区为抓手,抓住痛客、创客和极客这三大重要群体,实施了“天下创客计划”,具体包括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创客成果交易转化、创客资源全球链接、创客容错试错包容、创客成长金融助推5大工程,营造宽容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贵阳高新区已搭建中国西部众创园播种吧、启林创客小镇等10家众创空间,其中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制造、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黔青梦工厂4家众创空间获批国家首批众创空间。
同时,贵阳高新区搭建创业平台,形成“种子(播种社区)——苗圃(哺育社区)——孵化器(孵化社区)——加速器(加速社区)——产业园(产业化社区)”的孵化及产业培育链条,通过众筹、众包、众创、众享,线下线上相结合,有效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目前,贵阳高新区已聚集创客团队230个、创业者3000余人。
此外,贵阳高新区通过加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生硕士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贵阳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等孵化载体建设,强力推动区内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目前已建成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家企业加速器,全区孵化面积达12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培育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孵化毕业企业200余家。
贵阳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若平表示,“‘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内生’和‘外引’,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和骨干创新服务机构,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科技人才聚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
位于贵阳高新区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2楼的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天都要接待不少参访团队。2014年,该公司决定进军医疗行业,并收购了39健康网,与有关部门签署框架协议,建设互联网医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贵阳互联网医院的日网络接诊量已经超过500人次,由其自主研发的医学级穿戴设备也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朗玛信息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在贵阳高新区,像朗玛信息一样,借助大数据东风实现华丽升级的企业不在少数。高新区以“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建成大数据中小微企业聚集区”为目标,围绕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加“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与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安全、端产品制造”等大数据“1+N”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贵阳高新区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已建成服务器3万台,其中中电高新、高新翼云、翔明科技、力创科技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预计到2020年,该区聚集的数据服务器将达到20万台。同时,高新区积极打造电商企业总部聚集区,培育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已经引进贵州电子商务云、家有购物、贵州白酒交易所、黔茶商城等100余家成长性良好的电子商务企业。
此外,贵阳高新区还搭建了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组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合作服务商联盟,建立了大数据中小微企业数据库。未来,高新区将通过该平台整合200家服务商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年均开展服务对接50万次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