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00:30:37
来 源
新浪科技
大数据
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广度和质量,提升社会获取公共数据效率。开展人工智能民生应用试点示范,扩大公共服务应用领域。

3月4日下午消息,2019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带来多份提案,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家庭医生等方面。

提案提到,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人工智能作为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和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推进民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在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较为突出。2017年底,我国每千人医师数2.4人、教师数11.7人、律师数0.2人,仍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然而2014年医疗领先国家千人医师数古巴6.7人,瑞士4.0人;2017年美国千人律师数4.1人。我国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地区间、城乡间、校(院)区间差距仍较为明显且呈现加剧趋势。

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结合语音、图像、知识计算等技术,创造性催生出如专业人员分身、个人虚拟助手等应用模式,在医疗、教育、法律、翻译等民生领域落地实践,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以法律应用为例,人工智能在法律咨询、文书审阅、案情预判、证据检索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工作和服务效率。人工智能的应用正逐渐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性,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助力改善民生福祉。

公共数据

人工智能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中,数据是促成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也是现阶段我国赢得人工智能国际竞争、确立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但是当前我国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制约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应用。

一方面,我国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国际上,向社会开放政府公共数据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加快推进运用人工智能改善民生。如近期美国政府签署《美国人工智能倡议》行政令,明确提出美联邦机构要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帮助美人工智能专家和企业更容易获得包括卫生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公共数据。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所产生的海量民生数据,是发展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应用的优势所在。但民生相关公共数据主要由政府掌握,目前开放程度有限,供求失衡,可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公共数据处于匮乏状态,对我国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应用形成了制约。

另一方面,现有公共数据开放质量欠佳。2018年,为提升公共数据利用效率,国家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京、沪、浙、闽、黔五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对公共数据开放内容和方法做出规定,重点开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法律服务、气象服务等领域公共数据。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气象数据为例,试点的五个地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中,福建省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首页所提供“气象服务”查询服务点选结果显示“没有符合条件的数据目录”;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中未直接提供气象服务查询栏目,使用“气象”、“天气”等关键字进行查询,最新数据更新显示为2016年;江省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气象数据则需先行注册会员才可下载。由此可见,因地区间信息化发展差异、数据开放标准不一、领域间数据壁垒等原因,社会获取公共数据较为困难,公共数据开放应用效果有限,仍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因此,王小川建议:

一是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广度和质量,提升社会获取公共数据效率。在保障国家安全、公民隐私的前提下,优先推动医疗、教育、养老、法律等民生迫切领域数据深度开放,针对这些领域数据开放全面性、时效性、规范性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在现有《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基础上,探索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制定统一公共数据开放标准,建设完善分级分类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符合安全资质要求、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利用公共数据推动技术与应用进步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适时推广至全国。例如,北京市气象研究所曾开放气象数据供业界竞赛使用,参赛者可获取气象部门原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最终有20支队伍预报结果优于现有传统数值模型式预报结果。成绩最优队伍要素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百分率已超过40%,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应用的一次良好尝试。

二是开展人工智能民生应用试点示范,扩大公共服务应用领域。鼓励公共服务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需求,与业界探索进行数据开放合作,有序开放优质公共数据资源,释放公共数据红利。优先在教育、医疗健康、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基础较好的民生领域开展试点,形成典型示范,引入经过市场实践认可的行业内优质解决方案,解决公共服务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三是完善人工智能应用配套管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发展为主,安全底线”的管理理念为原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出台,在确保数据收集、使用、分发得到国家立法规范与保护的前提下,开放公共数据。在数据开放、数据使用、知识产权、应用落地、技术探索等方面充分引导,通过行政资源调配促进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稳健、安全发展,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