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互联网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所谓互联网+转型,从技术上很容易被解读为向互联网IT基础架构转型,互联网企业多采用横向扩展的x86超融合架构,因此,x86超融合架构称谓了互联网+转型的新宠,与之相比,传统小型机、磁盘阵列等解决方案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
平安科技的思考
很多人都知道平安科技,它是《财富》500强企业--中国平安保险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其前身为平安集团的信息管理中心。平安科技受托于平安集团,提供IT规划、开发和运营服务,通过信息科技与业务科技推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业务发展。
如今,引入互联网思维是平安业务发展的首要课题。传统的“竖井”部署模式,在数据孤岛、异构系统、运维复杂、扩容压力表现等所面临的问题,显然没有办法满足业务发展的新需求,改变势在必然。在技术方案的选型上,搭建虚拟化云架构责无旁贷。但在技术实现上,并非只有x86超融合一条路。
平安科技基础架构管理部副总工程师李毅表示:云架构的核心是敏捷、高效和易于扩展,以x86超融合为基础构建云平台,虽然可以达到这些需求。但这样的架构在满足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合规性方面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与x86超融合架构相比,传统方式在稳定、安全和合规方面有很多经验,但在敏捷型、扩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x86超融合以及传统架构并不是对立的关系,特别是现阶段,应该根据应用的需求情况,合理加以选择。云架构并不是x86超融合的专利,传统方式也可以实现敏捷、高效和扩展。”李毅说。
基于阵列的云架构
众所周知,虚拟化并不是x86首创,而是从小型机借鉴而来。传统的存储阵列的出现,也是为了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存储阵列的出现,就是为了克服直连存储,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传统阵列应用,之所以会形成“竖井”或“烟囱”式的应用格局,很多并非是技术之过。
为了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存储虚拟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存储资源的持化,以及高效的调度管理,如重复数据删除、Thin provisioning(自动精简配置)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加以实现。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储虚拟化应用雷声大,雨点小。之所以如此,平安科技基础架构管理部存储备份经理王欣表示,迁移是最大的难题。很多运维管理人员忌讳改变应用格局,不愿意承担风险,从而和存储虚拟化这样的技术擦肩而过。
李毅表示,新建x86超融合系统、或者以存储虚拟化为基础,构建私有云平台,都存在一定风险。核心,还是要把风险降至最低。
超融合、私有云两条腿走路
根据平安的实际情况,平安科技选用了包括NetApp FAS8000系列产品在内的FAS系列+E系列存储决方案,实现了云平台的架构搭建工作:
□ NetApp的存储及集群架构特性,实现了存储资源的池化管理,及在线扩展的技术要求。保障了云平台资源的弹性供给的需求;
□ NetApp存储系统的QoS功能,实现针对不同应用的存储资源的性能管控。实现了云平台对不同应用的性能支撑;
□ NetApp存储系统的FlexArray功能,实现对其他存储系统的资源整合。节省了云平台的设备成本;
□NetApp集群虚拟化能力,实现第三方存储平台接入,满足多种场景下企业存储服务治理的管控要求。
平安科技云架构拓扑示意图
据了解,目前该云架构平台,通过配置CIFS,NFS协议,满足了NAS的数据访问需求;借助NetApp虚拟化平台能力,满足了对于第三方存储阵列的接入需求;FlexArray功能整合NetApp E系列产品,提升存储系统整体的性能(高IOPS, 高带宽),以及DDP功能带来的磁盘故障的快速恢复特性。根据介绍,经过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平安科技实现传统业务向云平台的迁移。
“我们也不排斥x86超融合的架构,针对某些互联网特征明显的应用,这是比较的好的平台。目前,双架构并行,也就是Bimodal,这是现阶段的主旋律。”李毅说。
小结
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对于业务来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应该是平安科技互联网+业务转型带来的启示。
Bimodal应该是传统行业企业转型的主旋律。维护两套系统,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在新的模式尚没有证明完成可行的情况下,Bimodal应该是最好的选择。IT应用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电算化,计算机/手工记账并存被证明成功的,云架构也是如此。
x86超融合也许会成为方向,但这并不妨碍,存储虚拟化等技术的价值,传统云架构也是云,同样具有敏捷、高效,弹性的特征,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